
在广州市各类市政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及基坑支护施工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常见的临时支护结构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深度约为6米的基坑工程中,拉森钢板桩配合内支撑体系能够有效保证基坑的稳定性与周边环境的安全。然而,在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后,支撑系统的拆除作业成为一项高风险工序,若操作不当,极易引发基坑失稳、土体坍塌、周边建筑物沉降甚至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因此,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6米拉森钢板桩支撑拆除安全措施”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关键环节。
首先,支撑拆除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准备和现场评估。施工单位应组织技术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监理单位对基坑现状进行全面检查,确认主体结构已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具备承受侧向土压力的能力。同时,需核查基坑监测数据,包括墙体位移、支撑轴力、地下水位及周边地表沉降情况,确保各项指标处于可控范围内。只有在确认结构稳定、无异常变形的前提下,方可批准进入拆除工序。
其次,应编制专项拆除施工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该方案需明确拆除顺序、机械设备配置、人员分工、应急预案等内容。对于6米深的基坑,通常采用“由下而上、对称分段、逐层拆除”的原则,严禁一次性大面积拆除或跳跃式拆撑。特别是角部和转角区域,应优先保留支撑直至最后阶段,以维持整体结构的受力平衡。此外,拆除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载速率,避免因应力突变导致结构破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须接受专项安全培训,熟悉操作流程和应急处置方法。现场应设置明显的警戒区域,悬挂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高空作业时,作业平台应牢固可靠,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并设有专人监护。使用吊装设备拆除钢支撑时,应确保起重机械性能良好,吊点设置合理,起吊过程平稳缓慢,防止碰撞钢板桩或造成结构偏心受力。
同时,要加强实时监测与动态管控。在拆除期间,应加密基坑监测频率,尤其是对围护墙体顶部水平位移、支撑轴力变化以及邻近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连续观测。一旦发现数据异常或超过预警值,应立即停止作业,分析原因并采取加固措施。必要时可回顶支撑或增加临时斜撑,确保基坑安全稳定。
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也不容忽视。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振动和粉尘可能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和交通秩序。因此,应尽量选择低噪音设备,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夜间施工扰民。对废弃的支撑构件应及时清运,分类堆放,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有序。
此外,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项目部应成立应急指挥小组,配备必要的抢险物资和救援设备,如砂袋、水泵、型钢支撑等。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全员应对突发险情的能力。一旦发生局部塌方、渗水或结构倾斜等情况,能够迅速响应,及时处置,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最后,整个拆除过程应在监理单位全程监督下进行,每完成一个阶段均需进行验收确认。只有在确保当前工序安全完成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作业。竣工后,还需对基坑回填质量进行严格把控,按照规范分层夯实,恢复地面原有功能。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6米拉森钢板桩支撑的拆除作业是一项系统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关键工序。唯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落实各项技术与管理措施,强化全过程风险管控,才能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周边环境稳定,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实的安全支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