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广州市黄埔区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的持续推进,南岗片区作为重要的工业承载区域,逐步迎来一批中小型基础设施与厂房改造项目的落地。其中,一项采用6米拉森钢板桩技术的小型工业区施工项目,因其高效、环保、安全的特点,成为区域建设中的典型范例。
该项目位于黄埔区南岗街道一处原有老旧工业用地内,占地面积约3800平方米,主要用于新建小型仓储用房及配套管网系统。由于场地紧邻居民区和既有道路,周边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且施工空间受限,传统的放坡开挖方式难以实施。为此,项目团队经过多方论证,最终决定采用6米长拉森Ⅳ型钢板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以确保施工安全并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成熟的临时支护材料,具有施工速度快、可重复使用、止水性能良好等优点。在本项目中,钢板桩被设计为连续咬合排列,形成一道封闭的挡土止水墙,深度达6米,足以满足基坑开挖深度4.5米的安全要求。施工前,项目组组织专业测量人员对场地进行精确放样,并结合地质勘察报告优化桩位布置,避免对地下管线造成破坏。
打桩作业采用履带式液压振动锤,配合GPS定位系统进行垂直度控制,确保每根钢板桩入土深度一致、排列整齐。整个打桩过程分段推进,每完成20延米即进行一次垂直度和咬合情况检查。现场监测数据显示,钢板桩的最大侧向位移控制在15毫米以内,远低于规范允许值,体现了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在基坑开挖阶段,项目采用了“分层开挖、随挖随撑”的原则。共分为三层开挖,每层深度约1.5米,并在第二层设置一道钢支撑梁,增强整体抗侧移能力。同时,基坑内部布设了多点位移计和水位观测井,实现全天候自动化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数据,系统立即预警,确保应急响应及时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在环保方面也采取了多项措施。施工现场设置了雾炮机和围挡喷淋系统,有效抑制扬尘;泥浆废水经三级沉淀后循环利用;废弃钢板桩在工程结束后统一回收,送往专业厂家进行矫正和防腐处理,准备用于下一个项目,真正实现了绿色施工与资源循环利用。
安全管理体系同样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项目部严格执行“三检制”和班前安全交底制度,所有作业人员均接受过专项培训并通过考核上岗。特别是在吊装和打桩环节,设置了明显的警戒区域,并安排专人指挥,杜绝交叉作业风险。在整个工期约45天的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实现了“零伤亡、零事故”的管理目标。
此外,该项目还积极探索数字化管理手段。通过引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前模拟钢板桩施工流程,优化机械行走路线和材料堆放位置,减少了现场变更和返工现象。同时,利用移动巡检APP实时上传质量影像资料,提升了管理透明度和追溯效率。
从经济性角度看,虽然拉森钢板桩的初期投入略高于传统支护方式,但由于其安装速度快、占地少、无需大量土方外运,综合成本反而更具优势。据测算,本项目较原计划节省工期约12天,节约土方运输费用近18万元,充分体现了现代施工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
目前,该小型工业区项目主体结构已顺利封顶,钢板桩也已完成拔除作业,场地恢复平整。后续将移交业主单位进行装修与设备安装。回顾整个施工过程,6米拉森钢板桩的应用不仅解决了复杂环境下的深基坑支护难题,也为类似城市更新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
未来,随着黄埔区“智造走廊”建设的深入推进,更多高密度、小空间的工业改造项目将陆续启动。此次南岗项目的成功实践表明,科学选型、精细管理和技术创新是保障小型工程高质量推进的关键。相信在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下,广州的城市工业空间更新将迎来更加高效、智能的发展新阶段。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