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白云区石井片区,随着城市物流体系的不断升级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占地紧凑但功能齐全的小型物流园区项目正在稳步推进。该项目以“高效、环保、安全”为核心建设理念,采用6米拉森钢板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不仅有效应对了场地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偏高等施工难题,也为后续的仓储与配送功能提供了坚实基础。
石井地区地处广州北部交通枢纽带,周边路网密集,临近广清高速、机场高速及华南快速干线,具备天然的物流集散优势。然而,该地块原为低洼地,土质以淤泥质黏土和粉砂为主,承载力差,且地下水丰富,给基础施工带来了较大挑战。为此,项目团队经过多方比选,最终确定采用SP-IV型6米拉森钢板桩进行基坑围护。这种钢板桩具有良好的抗弯强度和止水性能,通过机械振动沉桩方式打入地下,形成连续封闭的挡土止水结构,有效防止了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土体滑移和渗水问题。
施工前期,项目组组织专业勘测单位对场地进行了详细地质勘探,并结合BIM技术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精确模拟了钢板桩的受力状态与变形趋势。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科学的打桩顺序与开挖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为避免打桩震动对邻近居民区造成干扰,施工时间严格控制在白天非休息时段,并配备了噪音监测设备实时监控现场环境。
钢板桩施工采用履带式液压振动锤配合专用导向架进行精准定位沉桩。每根钢板桩长度为6米,宽度400毫米,厚度15.5毫米,单根重量约98公斤。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全程跟踪垂直度与咬合情况,确保桩体连接紧密、无漏缝。整个围护结构呈矩形布置,周长约180米,共施打钢板桩约450根。完成打桩后,随即在顶部设置通长冠梁,增强整体稳定性,并安装内支撑系统,进一步提升抗侧向土压力能力。
基坑开挖分两层进行,第一层开挖至2.5米深度,第二层至设计标高——即地面以下5.2米处。开挖过程中,配备多台小型挖掘机与渣土运输车协同作业,严格遵循“分层、分段、对称、均衡”的原则,避免局部超挖引发失稳。同时,在基坑内部设置多处水位观测井,配合集水井和潜水泵实施动态排水,确保作业面干燥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在环保方面也采取了多项创新举措。施工现场设置了自动洗车平台,所有进出车辆必须清洗底盘和轮胎,防止带泥上路;裸露土方全部覆盖防尘网,并配备雾炮机定时喷雾降尘。此外,废弃钢板桩在工程结束后可整体拔除并重复利用,大幅减少了建筑垃圾产生,体现了绿色施工的理念。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项目团队充分利用钢板桩围护提供的安全空间,快速推进底板浇筑、框架搭建及仓库屋面安装。整个物流园区规划建筑面积约3800平方米,包含两个标准化仓储单元、一处装卸平台及配套办公用房。园区内部道路采用高强度混凝土硬化处理,设计荷载满足大型货车通行需求,同时预留充电桩接口,为未来电动物流车的普及做好准备。
从项目管理角度看,该工程虽规模不大,但工序紧凑、交叉作业频繁,对协调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为此,项目部引入智慧工地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人员考勤、材料进场、机械设备运行等数据,实现全过程可视化管控。每周召开进度协调会,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技术与资源问题,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正在进行室内地坪施工与消防设施安装,预计三个月内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建成后,该物流园将主要服务于周边电商仓配、城市快消品中转及冷链物流等业务,日均货物吞吐量可达150吨,显著提升区域物流效率。
广州白云石井6米拉森钢板桩物流园小型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展示了现代岩土工程技术在复杂城市环境中的应用价值,也为中小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它证明,在有限空间内,通过科学设计与精细施工,同样能够打造出高效、安全、可持续的城市物流节点,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现代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