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深基坑支护与排水是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进度的关键环节。广州海珠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下水位高,土层含水量丰富,尤其在雨季期间,降雨频繁、持续时间长,地表水迅速下渗,极易造成基坑积水、边坡失稳甚至坍塌等安全隐患。因此,在采用6米拉森钢板桩进行基坑支护的工程项目中,制定科学合理的雨季施工排水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需明确拉森钢板桩在本项目中的作用。6米长的拉森钢板桩主要用于浅至中等深度基坑的临时支护,其具有良好的抗弯性能和止水效果,能够有效阻挡土体侧向压力并减少地下水渗入。然而,在广州海珠区这种软土地基区域,单纯依靠钢板桩的止水能力难以完全抵御雨季强降水带来的渗透压力,必须配合完善的排水系统才能保障施工安全。
针对雨季特点,排水方案应遵循“防、排、截、抽”相结合的原则,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排水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地表水拦截系统。 在基坑周边设置连续的截水沟和挡水坎,防止场外地表径流直接流入基坑。截水沟宜采用混凝土现浇或预制构件拼装,断面尺寸不小于300mm×300mm,纵向坡度控制在0.5%以上,确保水流顺畅。同时,在基坑上口边缘外1.5米处修筑高度不低于300mm的土堤或砖砌挡水墙,进一步阻断雨水倒灌路径。对于施工现场内的道路及作业区,应做好硬化处理,并设置双向排水坡,引导雨水流向集水井或沉淀池。
第二,基坑内部明排系统。 尽管拉森钢板桩具备一定止水功能,但在长期浸泡和动水压力作用下仍可能存在局部渗漏。为此,应在基坑底部四周开挖排水盲沟,沟底铺设碎石滤料,内置穿孔PVC排水管,连接至集水井。集水井按每20~30米间距布置,深度低于基底标高500mm以上,内设钢筋笼结构并填充砾石,防止淤塞。每个集水井配备大流量潜水泵(建议单台排水能力≥10m³/h),通过自动启停控制系统实现水位联动排水,确保基底始终处于干燥状态。
第三,应急排水保障机制。 雨季施工期间须建立24小时值班巡查制度,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现场水情变化。现场应储备不少于总水泵数量30%的备用泵组,并配备足够的电缆、配电箱及移动电源设备。一旦遭遇短时强降雨或突发暴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增加临时抽水点,必要时可采用多级接力排水方式将积水快速排出场地外市政管网或附近河道。
第四,地下水位动态监测。 在基坑外围布设若干水位观测井,定期测量地下水位变化情况,评估钢板桩的止水效果及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若发现水位异常升高或持续渗漏,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补打注浆桩、增设轻型井点降水等辅助措施,防止因地下水浮力过大导致基底隆起或结构上浮。
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也需同步优化。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做好防水防潮处理,配电系统实行三级保护,杜绝漏电事故。工人作业时穿戴防滑鞋具,加强安全教育,避免雨天高空或临边作业。材料堆放区应垫高并覆盖防雨布,特别是水泥、焊条等易受潮物资要入库保管。
综上所述,在广州海珠区实施6米拉森钢板桩支护的基坑工程,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多变的雨季气候,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构建系统化、精细化的排水管理体系。通过完善地表截流、强化基底明排、落实应急响应和实时监控等手段,不仅能有效控制地下水和雨水对施工的影响,还能显著提升工程的安全性与可控性。该排水方案的成功实施,不仅为当前项目提供技术支撑,也为类似软土地区雨季深基坑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和现实意义。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