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及周边地区的基坑支护、河道治理、地下管廊等工程中,拉森钢板桩因其施工便捷、可重复使用、止水性能良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打桩设备操作不当、运输或堆放不规范等原因,9米长的拉森钢板桩常常出现桩体弯曲的问题,严重影响其打入效率和结构稳定性。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矫正弯曲的拉森钢板桩,成为现场施工管理中不可忽视的技术环节。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钢板桩的弯曲通常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类型。弹性变形是指在受力后发生形变,但外力撤除后能够恢复原状;而塑性变形则是指材料已超过屈服强度,发生永久性形变,无法自行恢复。对于轻微的弹性弯曲,可通过自然回弹或简单外力调整进行矫正;而对于较为严重的塑性弯曲,则需采用专业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修复。
在发现钢板桩出现弯曲后,应第一时间停止使用,并将其从施工区域移出,放置于平整、坚固的地面上进行初步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弯曲位置、弯曲程度(可用直尺或拉线法测量最大挠度)、是否存在裂纹或局部凹陷等。若弯曲发生在桩体中部且挠度小于桩长的1‰(即9米桩不超过9毫米),一般认为属于轻微变形,可尝试现场矫正;若挠度超过此值或出现在锁口附近,则需谨慎评估是否具备修复价值。
针对轻微弯曲的钢板桩,常用的矫正方法有冷矫正法。该方法利用机械外力对弯曲部位施加反向压力,使其恢复平直。具体操作时,可将钢板桩固定在两个坚固支点之间,弯曲凸起部分朝上,使用千斤顶或液压矫正机在凸点处缓慢施压。施压过程应分阶段进行,每次加压后保持一段时间,观察形变恢复情况,避免一次性施力过大导致钢材疲劳或断裂。同时,应配合使用水平仪或直尺实时监测矫正效果,确保桩体直线度符合《热轧钢板桩》(GB/T 20933)等相关标准要求。
对于锁口部位的轻微变形,可采用专用锁口整形工具进行修复。这类工具通常为带有锥形头的液压钳或手动矫正器,能够插入锁口内部,通过扩张或挤压的方式恢复其原始截面尺寸和几何形状。操作时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锁口镀层或造成新的变形。修复完成后,建议用标准试块进行插接试验,确保相邻钢板桩能顺利咬合,保证整体墙体的连续性和密封性。
当钢板桩弯曲严重,冷矫正无法恢复或存在明显裂纹、局部压溃等情况时,应判定为不可修复,及时报废处理,严禁继续用于主体结构施工。强行使用此类桩体不仅会降低支护体系的整体刚度,还可能在打桩过程中引发锁口撕裂、桩体倾斜甚至倒塌等安全事故。
此外,预防胜于治疗。为减少钢板桩弯曲的发生,施工单位应在多个环节加强管理。例如:运输过程中应使用专用支架并捆扎牢固,避免碰撞和悬空受力;堆放时应选择平整地面,分层垫木间距不宜过大,防止因自重产生挠曲;打桩前应检查桩体完整性,选用匹配的振动锤型号,控制打桩速度和垂直度,避免偏心锤击或强行纠偏。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技术进步,部分大型施工企业已引入自动化矫正设备和数字化检测系统,能够实现对钢板桩直线度、锁口尺寸的快速扫描与精准矫正,显著提升了修复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未来,智能化、标准化的钢板桩维护管理体系将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在使用9米拉森钢板桩过程中,面对桩体弯曲问题,应坚持“分类处理、科学矫正、安全第一”的原则。通过合理判断变形性质,采用适当的矫正工艺,并强化全过程管理,既能有效延长钢板桩使用寿命,降低工程成本,又能保障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可靠,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坚实支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