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海珠区江南西这一繁华商业地带,城市更新与小型建设项目正悄然推进。近期,一处占地约300平方米的小型商业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其核心施工内容之一便是采用9米长的拉森钢板桩进行基坑支护。该项目虽规模不大,却因地处人流密集、交通繁忙的市中心区域,对施工组织、安全控制及环境保护提出了极高要求。
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成熟的基坑围护结构,在本项目中承担着挡土、止水和保障周边建筑安全的重要职能。考虑到江南西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土层以淤泥质黏土和砂层为主,地质条件复杂,选用SP-IV型9米拉森钢板桩既能满足深度约6.5米基坑的稳定性需求,又具备良好的抗弯性能和止水效果。钢板桩通过履带式打桩机逐根压入,采用振动沉桩工艺,有效减少施工噪音和对邻近商铺地基的扰动。
施工前期,项目团队进行了详尽的现场勘察与管线探测。江南西地下管网密集,涉及电力、通信、给排水及燃气等多种市政设施,任何误挖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为此,施工单位联合设计院制定了精细化的施工方案,并与相关市政单位建立联动机制,确保每一步作业都在可控范围内进行。同时,在钢板桩施打前,沿拟打桩线开挖探沟,进一步确认地下管线位置,避免机械作业损伤既有设施。
在钢板桩施工过程中,监测工作贯穿始终。项目布设了多组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管、地表沉降观测点以及邻近建筑物裂缝监测装置。实时数据通过无线传输系统上传至项目管理平台,一旦发现位移或沉降超过预警值(如地表沉降达20mm),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整施工节奏或采取加固措施。例如,在靠近一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临街商铺段施工时,监测数据显示其墙体出现轻微倾斜趋势,项目方迅速增设临时支撑并放缓打桩速度,最终成功控制变形发展,保障了既有建筑安全。
环保与文明施工同样是本项目的重点。为降低噪声影响,所有打桩作业安排在白天非高峰时段进行,避开早晚客流高峰期。施工现场设置全封闭围挡,并配备雾炮机与洒水车,抑制扬尘。钢板桩材料全部采用可重复使用的成品桩,施工结束后可拔出回收,既节约资源又减少建筑垃圾。此外,项目采用“绿色施工”理念,合理规划材料堆放与运输路线,最大限度减少对江南西商圈正常运营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小型项目虽未采用大型地下连续墙或钻孔灌注桩等传统支护方式,但通过精准选型与科学管理,拉森钢板桩展现出其在城市密集区施工中的独特优势:施工速度快、占地少、对周边干扰小、可循环利用。从第一根钢板桩打入到整个支护体系完成,仅用时7天,显著缩短了工期,为后续土方开挖与主体结构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项目建成后,将作为集轻餐饮、文创零售与社区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商业空间,补充江南西商圈的业态多样性。而此次拉森钢板桩的成功应用,也为广州中心城区类似小型更新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与管理经验。未来,随着城市存量更新成为主流,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实现高效、安全、低扰动的施工,将成为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课题。
总体来看,江南西9米拉森钢板桩商业区小型项目虽体量不大,却集中体现了现代城市施工的精细化、专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它不仅是一次技术实践,更是对城市空间再利用模式的积极探索。在寸土寸金的都市核心区,每一次谨慎的打桩、每一道严密的监测、每一项环保措施的背后,都是对城市发展质量的深切回应。这样的“微改造”,正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动着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有机更新与活力再生。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