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的基坑支护、地下工程或河道整治等施工项目中,拉森钢板桩因其良好的抗弯性能和连接密封性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土地层中,确保钢板桩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前进行9米长拉森钢板桩的抗渗试验,是验证其止水效果、保障施工安全的关键环节。
抗渗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检验拉森钢板桩在拼接完成后整体结构的防水性能,尤其是锁口连接部位是否存在渗漏隐患。试验通常在正式打桩前于现场或预制场地进行,模拟实际工况下的水压环境,评估其在长期使用中的可靠性。
首先,试验前需做好充分准备。应选取与工程实际使用的相同型号、材质和长度(9米)的拉森钢板桩若干根(一般不少于3~5根),确保其表面无明显变形、锈蚀或锁口损伤。同时,检查锁口内部是否清洁,必要时使用专用润滑剂涂抹,以保证插打顺畅并减少摩擦损伤。所有参与拼接的钢板桩应在同一平面上进行对齐拼装,采用振动锤或液压设备将其逐根打入预先设置的导向架内,形成一段连续的板桩墙段。
拼装完成后,需搭建封闭的试验系统。通常在板桩墙的一侧设置围挡结构,如使用混凝土导墙或钢围堰,形成一个密闭空间。该空间的一端预留进水口,另一端设置排水口和压力监测装置。整个系统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以承受试验水压,并确保无外部渗水干扰。
接下来进入注水加压阶段。通过水泵向密闭腔体内缓慢注水,同时开启排气阀排出空气。当腔体充满水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压至设计试验压力。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及相关地方标准,试验压力一般设定为相当于地下水头高度所产生的静水压力的1.2~1.5倍,且持续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例如,若工程预计最大水头差为6米,则试验压力应达到约7.2~9.0米水柱压力(即0.072~0.09 MPa)。
在整个加压过程中,需安排专人对板桩墙面、锁口连接处及底部接缝进行全面观察。重点检查是否有滴水、线状渗漏或冒砂现象。可借助强光照射或在板桩外侧涂抹干燥粉剂辅助判断微小渗水点。同时,记录压力表读数变化情况,若压力下降超过5%,则视为存在明显渗漏,需停止试验并查找原因。
若在规定时间内未发现渗漏且压力保持稳定,即可判定该批次钢板桩抗渗性能满足要求。此时可逐步泄压、排水,拆除试验装置,并对板桩进行标记,作为合格材料用于后续施工。
值得注意的是,抗渗试验的成功不仅依赖于钢板桩本身的质量,还与施工工艺密切相关。例如,插打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锁口对接精度以及接缝处是否填充止水材料(如膨润土泥浆或橡胶密封条)都会显著影响最终的防水效果。因此,在试验过程中也应对这些施工细节进行同步验证和优化。
此外,针对广州地区常见的淤泥质土、砂层等地质条件,建议在试验基础上结合现场试桩和监测数据,进一步评估长期服役下的抗渗稳定性。必要时可增加循环加压测试或模拟潮汐变化的动态水压试验,提升检测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总之,9米拉森钢板桩的抗渗试验是一项系统性强、技术要求高的质量控制工作。它不仅是对材料性能的直接检验,更是保障深基坑安全、防止涌水事故的重要手段。通过规范的试验流程、严谨的数据记录和科学的结果分析,能够有效提升广州地区复杂地质环境下地下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此项试验,将其纳入常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每一根打入地下的钢板桩都经得起水的考验。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