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地下交通网络不断延伸的背景下,地铁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安全与周边环境防护显得尤为关键。位于海珠区赤岗片区的某地铁站点正处于紧张施工阶段,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并最大限度降低对周边建筑、道路及居民生活的影响,施工单位采用了先进的9米拉森钢板桩技术,作为基坑支护与周边防护的核心手段。
拉森钢板桩是一种具有互锁结构的U型或Z型钢制板材,因其高强度、可重复使用、施工便捷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深基坑支护、临时围堰及邻近建筑物保护等工程场景。在赤岗地铁站项目中,考虑到该区域地下水位较高、土层以软塑状黏土和粉细砂为主,地质条件复杂,且施工区域紧邻既有道路、住宅小区及市政管线,采用传统的放坡开挖或普通支护方式难以满足安全与环保要求。因此,选用9米长的拉森钢板桩进行全封闭式围护,成为保障施工安全的关键举措。
施工前,项目团队进行了详尽的地质勘察与周边环境评估。结果显示,地铁站基坑开挖深度约为6.5米,距离最近的居民楼仅12米,地下还分布着多条供水、排水及通信管线。为防止开挖过程中出现土体滑移、地表沉降甚至建筑物倾斜等问题,必须构建一道稳定、防水、刚性强的支护体系。经过多方论证,最终确定采用SP-IV型拉森钢板桩,单根长度9米,通过振动锤沉桩工艺逐根打入地下,形成连续闭合的“地下围墙”。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钢板桩的打设严格按照设计轴线进行,确保桩体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150以内,相邻桩之间的锁口连接紧密,有效防止地下水渗入基坑。同时,在钢板桩外侧设置多道监测点,实时监控地表沉降、深层土体位移及邻近建筑物的变形情况。数据显示,自钢板桩封闭完成以来,周边最大沉降量未超过3毫米,远低于规范允许值,充分验证了该支护方案的有效性。
除了结构安全,环境保护也是本次施工的重点考量。传统支护方式往往伴随大量土方外运、扬尘和噪音污染,而拉森钢板桩施工机械化程度高,作业周期短,显著减少了对周边居民的干扰。此外,钢板桩可回收再利用,符合绿色施工理念。在赤岗项目中,所有钢板桩均在施工结束后计划拔除并转运至其他工地重复使用,极大降低了资源浪费和碳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还结合了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了智慧工地监控平台。通过在钢板桩上安装应力传感器和倾斜仪,实现了对支护结构受力状态的实时采集与预警分析。一旦发现异常数据,系统会自动推送报警信息至管理人员手机端,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置,真正做到了“科技赋能安全”。
当然,任何工程技术的应用都离不开严谨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为确保钢板桩施工质量,项目部严格执行“三检制”,即班组自检、工区互检、项目专检,并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桩体完整性、锁口密封性及承载力进行抽样检测。所有工序均留存影像资料和检测报告,实现全过程可追溯。
从社会效益来看,赤岗地铁站作为广州轨道交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海珠区南北向交通压力,提升区域通达性。而施工期间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市民日常出行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综上所述,9米拉森钢板桩在赤岗地铁站周边施工防护中的成功应用,不仅保障了深基坑工程的安全稳定,也为类似城市密集区地铁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和管理经验。未来,随着广州地铁线路的持续加密,更多先进支护技术将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升级,助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更加安全、高效、可持续。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