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这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都市中,物流产业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正不断向高效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位于白云区石井街道的一处小型物流园区项目,近期启动了以9米拉森钢板桩为核心的地基支护工程,标志着该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迈入精细化施工的新阶段。该项目虽规模不大,但其在技术应用、施工组织和安全管控方面的严谨性,充分体现了现代城市小型基建项目的高标准与高要求。
本项目选址于石井片区一处待开发的闲置地块,规划用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拟建设一个集仓储、分拣、临时堆放于一体的综合性小型物流中心。由于地块临近河涌,地下水位较高,且周边存在既有建筑,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因此在开挖基础前必须采取可靠的支护措施。经多方论证,设计单位最终决定采用SP-IV型9米长拉森钢板桩作为主要支护结构。这种钢板桩具有良好的抗弯性能和止水效果,适用于深度在6至10米之间的基坑支护,尤其适合广州地区常见的软土层地质。
施工前期,项目团队完成了详细的现场勘测与地下管线排查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边市政设施造成破坏。同时,通过BIM建模技术对钢板桩的布置方案进行了三维模拟,优化了桩位间距与咬合方式,提高了施工精度。打桩作业采用履带式振动锤配合GPS定位系统,确保每根钢板桩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200以内,桩顶标高误差不超过±50毫米。整个支护体系共施打钢板桩约180根,形成闭合围堰,有效隔离了外部水土压力。
在钢板桩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噪音控制。考虑到施工地点距离居民区较近,所有打桩作业均安排在白天非休息时段进行,并加装隔音屏障,最大限度降低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同时,施工现场设置了泥浆沉淀池和雨水收集系统,防止施工废水直排市政管网,体现了绿色施工的理念。
基坑开挖阶段,采用分层开挖、随挖随撑的原则。在钢板桩内侧设置一道钢结构支撑梁,增强整体稳定性。监测单位布设了多组深层水平位移测斜管和地表沉降观测点,实时监控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数据显示,在整个开挖过程中,最大侧向位移未超过20毫米,远低于设计预警值,表明拉森钢板桩支护体系发挥了良好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在管理上采用了“智慧工地”系统,通过物联网设备对施工进度、人员进出、机械设备运行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控。项目经理可通过手机端随时掌握现场动态,及时调整施工计划。此外,所有施工人员均接受岗前安全培训,并配备智能安全帽,具备定位与SOS报警功能,进一步提升了作业安全性。
尽管项目体量较小,但在材料选择上毫不妥协。所用拉森钢板桩均为热轧成品,表面经过防腐处理,设计使用寿命不低于20年。支撑构件采用Q355B级钢材,连接节点全部按照抗震构造要求施工,确保结构在极端工况下的可靠性。项目还预留了后期扩展接口,为未来可能的功能升级提供了便利。
目前,基坑支护工程已顺利完工,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预计整个物流园将在三个月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该园区将服务于周边多个电商配送站点和社区团购网点,日均货物吞吐量可达200吨,显著提升区域物流效率。
这一小型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解决了局部区域仓储资源紧张的问题,也为类似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微型基建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它证明了即使是在空间受限、环境复杂的城区腹地,只要科学规划、精细施工,依然能够实现安全、高效、环保的建设目标。广州白云石井这片曾经不起眼的土地,正因一个个务实而精准的工程项目,悄然焕发新的生机。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