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区9米拉森钢板桩狭窄场地设备调度

发布时间:2025-10-25

在广州越秀区某城市更新项目中,施工团队面临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程任务:在仅有9米宽的狭窄场地内完成拉森钢板桩的打设与支护作业。该项目位于老城区核心地带,周边建筑密集、地下管线复杂,且交通流量大,施工空间极为受限。如何在如此紧张的条件下实现高效、安全的设备调度,成为整个工程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首先,项目初期的技术团队对现场进行了全面勘察与三维建模。通过无人机航拍和激光扫描技术,精确获取了施工区域及周边

在广州越秀区某城市更新项目中,施工团队面临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程任务:在仅有9米宽的狭窄场地内完成拉森钢板桩的打设与支护作业。该项目位于老城区核心地带,周边建筑密集、地下管线复杂,且交通流量大,施工空间极为受限。如何在如此紧张的条件下实现高效、安全的设备调度,成为整个工程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

首先,项目初期的技术团队对现场进行了全面勘察与三维建模。通过无人机航拍和激光扫描技术,精确获取了施工区域及周边环境的空间数据,包括邻近建筑物的基础深度、地下管线走向以及地面交通流线。这些信息为后续设备选型和调度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基于场地宽度仅为9米的现实条件,传统大型打桩机显然无法进入,必须采用小型化、高适应性的专用设备。

经过多方比选,项目最终选定了一款履带式微型打桩机,其机身宽度控制在2.8米以内,可灵活穿梭于狭窄通道,并具备360度回转功能,便于在有限空间内调整作业角度。同时,配套使用的振动锤功率适中,既能有效沉桩,又可减少对周边建筑的振动影响。为提升效率,施工方还引入了自动化导向系统,确保钢板桩垂直度误差控制在1‰以内,满足深基坑支护的精度要求。

在设备调度方面,项目采用了“分段施工+动态调度”的管理模式。将全长约120米的钢板桩墙划分为六个作业段,每段长约20米。每天清晨6点至上午9点为第一施工窗口期,此时段交通压力较小,便于设备进场与材料运输。施工团队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平台进行每日模拟推演,预判各阶段设备需求与路径冲突,提前优化调度计划。例如,在第二段施工时,第三段所需的钢板桩已由小型平板车提前运抵指定堆放点,避免了设备等待时间。

物流组织同样至关重要。由于场地无临时堆场,所有拉森钢板桩均采取“随到随打”模式。供应商按施工进度分批次配送,每车装载量控制在6根以内,确保运输车辆可在狭窄巷道中调头。现场设置两名专职指挥员,一人负责场内设备移动引导,另一人协调外部车辆进出,形成闭环管理。此外,所有设备每日开工前进行状态检查,杜绝因机械故障导致的停工延误。

安全管控贯穿整个施工过程。针对狭窄空间内多工种交叉作业的风险,项目建立了“时空分离”机制:打桩作业时段严禁其他工序穿插;非作业时段则安排测量复核与焊接补强等工作。同时,在临近居民楼一侧设置振动监测点,实时传输数据至监控中心,一旦超标立即启动降振措施。夜间施工严格遵守环保规定,噪音控制在55分贝以下,最大限度减少扰民。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团队还创新性地应用了“模块化拼装”工艺。将标准长度的拉森钢板桩在场外预先焊接成3联体单元,再运至现场整体吊装沉设。此举不仅减少了现场焊接时间,也降低了高空作业风险。配合小型履带吊与打桩机协同作业,单日最高完成18米钢板桩施工,较原计划提前3天完工。

此次越秀区狭窄场地的拉森钢板桩施工实践表明,面对城市核心区复杂环境,科学的设备选型与精细化调度是破解空间难题的核心。通过引入小型化机械设备、依托数字化管理工具、优化物流组织流程,并强化全过程安全监控,即便是在9米宽的极限空间内,也能实现高效、有序、安全的施工目标。

该案例也为今后类似城市更新项目提供了宝贵经验: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施工组织必须从“粗放式”向“精益化”转型。唯有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深度融合,才能在寸土寸金的城市腹地中,开辟出安全可靠的建设通道。未来,随着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更多适用于狭窄场地的自动化、轻量化设备有望投入应用,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灵活性与可持续性。

18665609899 CONTACT US

公司:湖南翔之乐基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攸县联星街道联西社区凯旋城住宅小区4栋906号

Q Q:2815047754

Copyright © 2022-2025

湘ICP备2025127619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65609899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