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前言
为确保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夜间施工过程中的作业安全,提升施工现场照明系统的规范性与有效性,特制定本照明安全技术交底标准。夜间施工由于视线受限、环境复杂,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必须从照明布置、设备选型、人员管理及应急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涉及拉森钢板桩打设、拔除、支撑安装等工序的夜间施工作业,旨在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二、照明系统设计原则
- 全面覆盖:照明应覆盖整个作业区域,包括钢板桩堆放区、打桩机操作区、吊装作业区、临时通道及周边警戒区域,确保无照明盲区。
- 亮度达标: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及《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要求,主要作业面照度不得低于50勒克斯(lx),关键操作区域(如桩位对中、焊接点)应达到75 lx以上。
- 防眩光设计:灯具应采用防眩型LED投光灯,避免强光直射作业人员眼睛,减少视觉疲劳和误操作风险。
- 节能环保:优先选用高效节能的LED灯具,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符合绿色施工要求。
三、照明设备配置要求
-
固定照明设施:
- 在施工场地四周设置高杆灯塔,高度不低于8米,每座灯塔配备不少于2盏1000W LED泛光灯,确保大面积均匀照明。
- 灯塔基础应牢固,具备抗风能力,防止倾倒;电缆线应埋地或架空敷设,避免碾压。
-
移动照明设备:
- 配备可移动式照明车或便携式探照灯,用于局部补光或应急照明。
- 打桩机、履带吊等大型机械应加装辅助照明灯,确保司机视野清晰。
- 所有移动灯具须具备防水、防尘、防震功能,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
-
应急照明系统:
- 施工现场应设置不少于两套独立的应急照明电源(如UPS或柴油发电机),确保主电源故障时仍能维持基本照明。
- 疏散通道、出入口、配电箱附近应设置应急指示灯,持续供电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四、照明线路与用电安全
-
线路敷设:
- 所有照明线路应采用铜芯电缆,截面满足负荷需求,严禁使用老化或破损电线。
- 线路应沿围挡或专用支架架空敷设,离地高度不小于2.5米,穿越道路时应穿管保护。
- 严禁私拉乱接,杜绝“拖地线”现象。
-
配电管理:
- 设置专用照明配电箱,实行三级配电、两级漏电保护,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小于0.1秒。
- 配电箱应上锁管理,由持证电工专人负责,每日巡检并记录。
-
接地与防雷:
- 所有金属灯杆、配电箱外壳必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 高杆灯塔应安装避雷针,并与工地防雷系统连接,防止雷击事故。
五、作业人员安全要求
-
个人防护:
- 夜间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反光背心、安全帽、防滑鞋等劳保用品。
- 特殊岗位(如焊工、起重工)需配备专用照明头灯或手持强光手电。
-
岗前交底:
- 每班作业前,由安全员组织照明安全专项交底,明确照明盲区、应急撤离路线及联络方式。
- 新进场人员必须接受夜间施工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
作业行为规范:
- 严禁在照明不足区域进行吊装、焊接、高空作业等高风险操作。
- 发现灯具损坏、线路短路等问题,应立即报告,禁止擅自处理。
六、现场管理与监督检查
-
照明巡查制度:
- 安全员每两小时巡查一次照明系统运行情况,重点检查灯具亮度、线路状态及配电箱运行参数。
- 建立照明设备台账,定期维护保养,及时更换老化灯具。
-
视频监控辅助:
- 在关键作业区域安装高清夜视摄像头,实现远程实时监控,辅助照明管理。
- 监控录像保存不少于30天,便于事故追溯。
-
恶劣天气应对:
- 遇暴雨、大雾、台风等恶劣天气,应加强照明强度,必要时暂停施工。
- 雨后应及时检查线路绝缘性能,防止漏电事故发生。
七、应急预案
- 制定《夜间施工照明中断应急预案》,明确停电、灯具故障等情况下的处置流程。
- 现场常备应急照明包(含充电式强光手电、便携灯、备用电池等),确保突发情况下人员有序撤离。
- 与项目部、监理单位建立夜间施工联动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响应迅速。
八、结语
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工程多位于城市中心或临水区域,夜间施工不可避免。科学合理的照明系统不仅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更是体现现代化施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各参建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本照明安全技术交底标准,落实责任到人,强化过程管控,坚决杜绝因照明不足导致的安全事故,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