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进行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材料吊装作业是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工程进度、施工质量以及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由于拉森钢板桩具有重量大、长度长、刚度高、易滑移等特点,在吊装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或安全管理不到位,极易引发起重伤害、物体打击、机械倾覆等安全事故。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吊装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确保所有参与人员明确职责、掌握规范、落实措施。以下是拉森钢板桩施工材料吊装安全技术交底的核心要点。
一、吊装前的准备工作
技术方案审核与审批
所有吊装作业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方案应包括吊装设备选型、吊点设置、吊具配置、作业路径、环境评估及应急预案等内容。
现场勘察与场地准备
吊装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清除障碍物,确保地面平整、坚实,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对于软土地基区域,应铺设钢板或垫木以分散荷载,防止起重机支腿下陷。
设备与机具检查
起重机械(如履带吊、汽车吊)必须持有有效检验合格证,处于良好工作状态。重点检查钢丝绳、吊钩、卡环、卸扣等吊具是否存在磨损、裂纹、变形等情况,严禁使用不合格或超期服役的吊具。
人员资质审查
参与吊装作业的起重司机、信号工、司索工必须持证上岗,熟悉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流程。所有作业人员须接受安全技术交底并签字确认,未经培训不得参与作业。
二、吊装过程中的安全控制
合理选择吊点与吊具
拉森钢板桩通常采用两点或多点平衡吊装方式,吊点应设置在距桩端约1/4~1/3桩长位置,避免因受力不均导致桩体弯曲或断裂。推荐使用专用吊耳或扁担梁配合钢丝绳进行吊装,禁止直接用钢丝绳缠绕桩身起吊。
规范绑扎与固定
钢板桩在堆放和吊运过程中应保持稳定,防止滑动或倾倒。多根桩同时吊装时,应使用专用夹具或捆绑装置,并确保每根桩之间有足够间隙,避免相互挤压造成损伤。
统一指挥与信号传递
吊装作业必须由专职信号工统一指挥,采用标准手势或对讲机进行沟通,确保指令清晰、准确。起重司机应严格服从指挥,严禁擅自操作。在视线受阻或夜间作业时,应增设辅助观察员。
控制吊装速度与摆动
起吊时应缓慢平稳,避免突然加速或急停。钢板桩离地后应先悬停片刻,确认无异常再继续提升。吊运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摆动,必要时可设置牵引绳控制方向,防止碰撞周边设施或人员。
设置警戒区域
吊装作业半径范围内应设立明显的警戒线和警示标志,非作业人员严禁进入。特别是在城市密集区或临近道路施工时,应安排专人值守,防止行人误入危险区域。
三、特殊环境下的应对措施
恶劣天气限制作业
当风力达到6级及以上、大雨、大雾或雷电天气时,应立即停止吊装作业。雨后复工前需检查地面稳定性及设备绝缘性能,确保安全后再恢复施工。
临近既有结构施工
若吊装区域靠近建筑物、地下管线或高压线,应提前制定防护方案,保持安全距离。必要时采取临时支撑、隔离围挡等措施,防止振动或碰撞造成次生灾害。
夜间施工照明保障
夜间吊装必须配备充足的照明设备,确保作业面、指挥人员、起重机操作室等关键位置可视清晰。所有人员应穿戴反光背心,增强辨识度。
四、应急处置与事后管理
制定应急预案
项目部应针对吊装作业可能发生的倾覆、断绳、坠落等事故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明确救援程序、联络方式和物资储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加强监督检查
安全员应全程旁站监督吊装作业,发现违章行为立即制止。每日作业结束后应对设备、吊具进行例行检查,及时排除隐患。
做好记录归档
每次吊装作业均应填写《吊装作业记录表》,包括时间、责任人、设备编号、天气状况、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等,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
总之,拉森钢板桩材料吊装是一项高风险作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落实各项技术与管理措施。通过科学组织、规范操作、强化监督,才能有效防范事故发生,保障广州地区深基坑、河道护岸、地铁围护等工程的顺利推进。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