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深基坑、河道整治、地铁车站及地下管廊等工程日益增多,拉森钢板桩作为常用的支护结构形式,因其施工便捷、可重复利用、止水性能良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受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高、周边环境敏感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为确保施工安全,必须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其中应急物资储备与安全技术交底是保障突发事件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的关键环节。
应急物资储备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原则,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科学配置必要的救援设备和材料。针对拉森钢板桩施工可能引发的坍塌、涌水、渗漏、机械故障等事故,主要应急物资包括但不限于:
所有应急物资应分类存放于专用仓库或指定区域,标识清晰,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处于良好可用状态。仓库位置应靠近施工现场且交通便利,便于紧急调用。
安全技术交底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手段,必须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向全体施工管理人员及作业班组进行详细讲解,并形成书面记录,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明确风险源识别
针对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包括:
应急响应机制说明
建立三级应急响应体系(预警、一般事故、重大事故),明确各级响应启动条件、责任人及处置流程。一旦发现异常沉降、裂缝扩展或渗水量突增等情况,现场负责人须立即上报,并启动应急预案。
物资使用培训与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模拟基坑漏水、边坡滑移等场景,检验物资调配效率和人员协作能力。同时,对关键岗位人员开展堵漏工艺、支撑安装、水泵操作等技能培训,提升实战应对水平。
现场管理措施
信息报送与联动机制
发生险情时,应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联系设计、监理、监测单位协同处置。必要时请求消防、医疗等社会救援力量支援。
广州地处南方湿热地区,雨季长、台风频繁,地下水丰富,对拉森钢板桩施工带来额外挑战。因此,在应急物资储备和技术交底中还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拉森钢板桩施工虽属常规工艺,但其背后隐藏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只有通过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和严格的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才能真正做到“有备无患、临危不乱”。各参建单位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将应急管理融入日常施工管理全过程,切实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工程顺利推进。在广州这样一座高密度、高发展速度的城市中,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安全管理将是未来工程建设的必然趋势。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