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市番禺区某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施工是整个项目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场地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且周边建筑物密集,为确保施工安全与周边环境稳定,决定采用12米拉森钢板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为规范施工流程、强化安全管理,特进行本次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各项技术要求和安全措施。
一、工程概况与地质条件
本项目位于番禺区核心区域,基坑开挖深度约为9.5米,局部最深处达10.2米,属于深基坑范畴。场地地层主要由素填土、淤泥质土、粉质黏土及细砂层构成,其中淤泥质土层厚且含水量高,具有高压缩性和低承载力特征。地下水位埋深约1.8~2.5米,对基坑稳定性构成较大威胁。因此,选用拉森Ⅳ型钢板桩(SP-IV),桩长12米,入土深度满足抗隆起和抗管涌要求,形成连续封闭的挡土止水结构。
二、拉森钢板桩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与定位
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精确放样,确定钢板桩轴线位置,并设置控制点和标高基准点。所有测量数据需经复核无误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导架安装
为保证钢板桩打入的垂直度和平面位置准确,在基坑两侧设置双层钢制导架。导架采用工字钢或H型钢制作,固定牢固,确保打桩过程中不发生偏移。
钢板桩施打
采用履带式液压振动锤进行沉桩作业。施工顺序应从基坑一角向两侧推进,避免闭合段产生过大应力。每根桩打入前应检查锁口是否清洁、有无变形,确保连接紧密。沉桩过程中实时监测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桩长。
接桩与焊接
当单根桩长度不足时,需进行现场接桩。接头位置应避开弯矩最大区域,一般设在距地面以下4~6米处。接头采用坡口焊满焊,焊缝质量须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要求,并做防腐处理。
冠梁施工
钢板桩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尺寸一般为800×600mm),增强整体刚度并有效传递水平荷载。冠梁模板安装前应对桩顶进行清理凿毛,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须严格按照设计配比执行。
三、降水与排水措施
鉴于场地地下水丰富,必须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沿基坑外围布设管井降水系统,井深15米,间距约15米,配合明沟集水井进行集中排水。降水应在开挖前至少7天启动,确保水位降至坑底以下0.5米以上。同时,在基坑顶部设置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坑内。
四、土方开挖与支撑体系
土方开挖遵循“分层、分段、对称、均衡”的原则,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2米。在第二层土方开挖后及时安装第一道钢支撑(Φ609×16钢管),支撑轴力预加值根据监测数据动态调整。支撑端部与冠梁之间须设置托座和楔块,确保受力均匀。严禁超挖或一次性大面积开挖,避免造成支护结构失稳。
五、监测与预警机制
建立完善的基坑监测系统,包括:
监测频率初期每天一次,后期视变形情况适当减少。一旦发现累计位移超过预警值(如桩顶位移>30mm或日变化速率>3mm/d),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停止开挖并分析原因,必要时回填反压。
六、安全注意事项与应急管理
七、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出入口设置洗车槽,防止车辆带泥上路。打桩作业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控制噪声污染。废弃泥浆统一收集外运,不得随意倾倒。做好扬尘治理,裸露土体及时覆盖防尘网。
综上所述,12米拉森钢板桩在本项目的应用,不仅能满足深基坑支护的技术要求,还能有效控制变形、保障周边建筑安全。通过科学组织、严格管理和全过程监控,可确保施工顺利推进,实现安全、质量、进度的全面受控。全体参建人员应高度重视技术交底内容,落实各项措施,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