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进行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施工补桩作业时,为确保施工安全、提升工程质量、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技术交底标准。该标准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施工的必要前提。以下从施工准备、作业流程、安全措施及应急处置等方面对拉森钢板桩补桩作业的安全技术要求进行系统阐述。
技术资料审查
施工单位应在作业前组织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地质勘察报告、原基坑支护方案等资料进行全面审核,明确补桩位置、数量、深度及与其他结构的相互关系。同时,需核实原有钢板桩的型号、长度和连接方式,确保补桩与既有结构匹配。
现场勘查与环境评估
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踏勘,重点检查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交通状况及地下水位情况。对于临近既有建筑或重要设施的区域,应设置监测点,实时监控沉降与位移变化。若存在高压线、燃气管道等危险源,须提前制定防护方案并报相关部门审批。
设备与材料检查
所用打桩机械(如振动锤、静压桩机)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拉森钢板桩应无明显变形、锈蚀或焊接缺陷,进场后需按批次进行外观和尺寸抽检。所有吊装索具、夹具也应符合安全规范,并定期维护保养。
人员培训与交底
所有参与补桩作业的管理人员、操作工人及安全员必须接受专项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包括施工工艺、风险识别、应急措施及个人防护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如起重工、焊工、电工)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定位放线与导向架安装
根据设计坐标精确放出补桩位置,采用全站仪或GPS定位系统校核。安装导向架以保证钢板桩插入的垂直度和平面位置准确,导向架应牢固可靠,能承受施工过程中的侧向力。
钢板桩打入作业
采用振动沉桩法为主,局部受限区域可辅以静压或引孔方式。沉桩过程中应控制下沉速度,避免过快导致土体扰动过大。每根桩入土后应及时测量其倾斜度和标高,偏差不得超过设计允许范围(一般垂直度≤1.5%,平面位置偏差≤50mm)。
连接与锁口处理
新旧钢板桩之间应确保锁口紧密咬合,防止渗水和土体流失。锁口处可涂抹专用润滑脂减少摩擦阻力,提高闭合性。对于破损锁口,应进行修补或加设止水带。
同步监测与动态调整
在补桩过程中,应对基坑边坡、邻近建筑及地下管线实施连续监测。一旦发现异常位移或沉降趋势,应立即暂停施工,分析原因并采取加固或卸载措施。
临边与洞口防护
补桩区域周边应设置硬质围挡和警示标志,夜间配备照明和反光标识。开挖后的临时孔洞应加盖防护盖板或设置护栏,防止人员坠落。
起重作业安全
钢板桩吊装必须由专业信号工指挥,严格执行“十不吊”规定。吊运过程中下方严禁站人,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警戒区。风力超过6级时应停止吊装作业。
用电与防火管理
现场临时用电线路应按规定敷设,配电箱做好防雨防潮处理,漏电保护装置齐全有效。焊接作业需办理动火审批手续,配备灭火器材,清除周围易燃物。
个人防护装备
所有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滑鞋、反光背心,高空或临边作业系好安全带。噪声较大区域应配发耳塞,粉尘环境下使用防尘口罩。
施工单位应制定针对补桩作业的专项应急预案,涵盖机械故障、桩体倾斜、周边塌陷、人员伤害等常见风险。现场配备急救箱、担架、通讯设备等应急物资,并明确救援联络机制。一旦发生险情,应迅速启动预案,组织撤离、抢险和上报,严禁盲目施救。
施工期间应控制噪音、扬尘和振动影响,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避开居民休息时段。废弃泥浆、油污等应及时清理,不得随意排放。完工后做到工完料清,恢复场地原貌。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补桩作业的安全技术交底不仅是程序性要求,更是保障工程顺利推进的核心环节。各参建单位必须严格落实责任,强化全过程管控,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全面提升施工现场的本质安全水平。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