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进行广州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桩体报废处理是施工安全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拉森钢板桩因其良好的抗弯性能、可重复使用性以及施工便捷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围堰、临时挡土墙等工程中。然而,在长期使用或不当操作后,部分钢板桩会出现严重变形、锈蚀、断裂或无法拔出等情况,导致其失去再利用价值,必须进行报废处理。为确保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必须对报废桩体的处理过程进行严格的技术交底与安全管理。
首先,应明确报废桩体的判定标准。当拉森钢板桩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视为报废:桩体发生不可修复的扭曲或弯曲(弯曲度超过规范允许值);局部穿孔或腐蚀深度超过原壁厚的30%;锁口严重变形导致无法与其他钢板桩有效咬合;桩体长度因切割或破损而影响结构整体稳定性;或经检测确认其力学性能已不满足设计要求。项目技术负责人应组织专业人员对现场钢板桩进行全面检查,并形成书面鉴定报告,作为后续处理依据。
在确定报废桩体后,应制定详细的拆除与运输方案。拆除作业前,必须对周边环境进行评估,确保不影响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及交通设施的安全。对于仍部分嵌入土体中的报废桩,应采用专用振动锤或静力拔桩设备进行拔除,严禁强行拖拽或野蛮施工,以防引发地面塌陷或周边结构破坏。拔桩过程中应安排专人监控桩体受力状态及周围地表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加固措施。
对于无法拔出的深埋报废桩体,应在确保上部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切割方式将其上部露出地面部分割除。切割作业应使用气割或液压剪切设备,操作人员须佩戴防护面罩、防火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并在作业区域设置防火隔离带,防止火花引燃周边易燃物。切割完成后,残留于地下的桩段应做好标记,并记录坐标位置,纳入竣工资料,以便后期施工参考,避免钻探或开挖时发生碰撞事故。
报废桩体的运输与堆放也需遵循安全规范。所有报废钢板桩在装车前应清除附着泥土、混凝土块及其他杂物,防止运输途中散落造成道路污染或交通事故。运输车辆应具备足够承载能力,并用钢丝绳或链条牢固捆绑,防止滑移。运至指定堆放场地后,应分类码放整齐,高度不得超过2米,底部应垫置枕木以防止积水锈蚀,并设置明显的“报废材料”标识牌,禁止非工作人员靠近。
在环保方面,报废处理过程应严格落实扬尘控制和噪声管理措施。切割、吊装等高噪声作业应尽量避开居民休息时段;施工现场应配备雾炮机或洒水车,减少粉尘扩散。对于含有油污或其他有害物质的报废桩体,不得随意丢弃,必须交由具备资质的危废处理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防止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最后,所有参与报废处理作业的人员必须接受专项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应包括:作业流程、危险源识别、应急预案、个人防护要求、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及应急联络方式等。特种作业人员如焊工、起重工、机械操作员等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和急救物资,并设立临时警戒区,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
总之,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施工中桩体报废处理是一项系统性、高风险的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与安全管理制度。通过科学判定、规范操作、严密监控和全过程管控,才能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周边环境稳定,推动工程建设安全、高效、绿色有序进行。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