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沿海及河涌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挡土与挡水结构,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堤岸加固、临时围堰等工程场景。特别是在台风频发、潮汐变化剧烈的环境下,施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抗浪加固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稳定。为此,制定并严格执行“广州拉森钢板桩施工抗浪加固安全技术交底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技术负责人应组织相关管理人员、作业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应包括工程地质条件、水文特征、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工艺流程以及应急预案等。所有参与人员必须明确自身职责,熟悉施工方案中的关键控制点,特别是针对波浪冲击力较大的区域,需提前评估环境风险,制定专项防护措施。
在材料选择方面,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拉森钢板桩,优先采用U型或Z型热轧钢板桩,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抗弯强度和锁口密封性能。进场材料需提供质量合格证明,并进行外观检查和尺寸复核,严禁使用锈蚀严重、变形或锁口损坏的桩体。同时,配套使用的围檩、支撑、锚杆等构件也应满足承载力和耐久性要求。
施工过程中,打桩机械应选用高频液压振动锤或静压植桩机,避免因冲击过大导致桩体损伤或周边土体扰动。打桩顺序应从迎浪侧向背浪侧推进,确保整体结构受力均匀。对于靠近水域的施工段,应在涨潮前完成至少两根相邻桩的连接,并及时安装第一道围檩和斜撑,形成稳定的框架体系,以抵抗波浪的周期性冲击。
为增强抗浪能力,建议在迎水面设置防浪板或消能装置,如橡胶护舷、泡沫浮筒等,减少波浪对桩体的直接冲击。同时,在高潮位以上区域增设横向联系梁,提升整体刚度。对于深水区或风浪较大的工况,可考虑采用双排钢板桩结构,中间填充砂石或混凝土,形成复合式挡浪墙,显著提高抗倾覆和抗滑移能力。
在围檩与支撑系统安装时,必须保证焊接质量,节点部位应满焊并做防腐处理。所有螺栓连接件应拧紧到位,并定期检查有无松动现象。支撑轴力应通过监测设备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卸载或补强。此外,夜间施工时应配备充足的照明设施,并在临水边缘设置警示灯带,防止船只误撞。
安全防护方面,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警戒线和安全标识,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水上作业人员须穿戴救生衣,配备通讯工具,遇突发天气应立即撤离至安全地带。项目部应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当发布台风预警或风暴潮警报时,应提前加固临时结构,必要时暂停施工。
监测与维护是保障长期安全的关键环节。施工期间应布设沉降、位移、倾斜等监测点,采用全站仪、测斜仪等设备定期采集数据,分析结构变形趋势。若发现累计位移超过设计允许值,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注浆加固、增加支撑或回填反压等措施。同时,定期清理桩间淤泥和杂物,保持排水通畅,防止积水加剧腐蚀。
最后,项目竣工后仍需持续关注钢板桩结构的运行状态,尤其是在每年汛期和台风季节前后开展专项检查。对出现局部锈蚀或变形的部位,应及时修补或更换,确保其在整个服役期内具备良好的抗浪性能和安全可靠性。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施工中的抗浪加固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设计、材料、施工、监测等多个环节。只有全面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强化过程管控,才能有效应对复杂水文环境带来的挑战,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