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市区及周边区域进行拉森钢板桩施工时,由于其常用于深基坑支护、河道围堰、地下管廊建设等工程,施工过程易产生噪声、振动、扬尘、泥浆外溢及地下水污染等问题。为保障施工安全、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必须严格落实污染防治和安全技术措施。以下是针对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施工的污染防治与安全技术交底要点,供现场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及相关单位参考执行。
施工方案审查
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论证审批,重点审查打桩方式(静压或锤击)、地质条件适应性、周边建(构)筑物保护措施及环保应急预案等内容,确保符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要求。
场地封闭与围挡设置
施工现场应设置连续、密闭的围挡,高度不低于2.5米,采用装配式彩钢围挡或砖砌围墙,并在围挡顶部安装喷雾降尘装置。临近居民区、学校或医院的工地,应增设隔音屏障,降低噪声传播。
临时设施布局优化
合理规划材料堆放区、设备停放区和泥浆处理区,避免占用市政道路或绿化带。钢板桩堆放应整齐稳固,远离高压线和边坡,防止倾倒伤人。
优选低噪声施工工艺
在人口密集区域优先采用液压静力压桩机替代柴油锤击打桩机,显著降低施工噪声。确需使用锤击法时,应控制作业时间,严禁在夜间(22:00至次日6:00)进行高噪声作业,特殊情况须取得环保部门许可并提前公告。
减振隔振措施
在邻近敏感建筑物一侧设置防振沟(深度不小于1.5米),或采用预钻孔辅助沉桩技术,减少振动对地基的扰动。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周边建筑物沉降与倾斜数据,发现异常立即停工排查。
裸土覆盖与湿法作业
场内裸露土方、堆土及待用钢板桩应及时覆盖防尘网,覆盖率100%。土方开挖、装卸及运输过程实施洒水降尘,配备移动式雾炮车或固定喷淋系统,保持作业面湿润。
车辆冲洗与密闭运输
出入口设置自动洗车平台和沉淀池,所有进出车辆必须冲洗底盘和轮胎,严禁带泥上路。渣土运输车辆须采用全封闭厢式货车,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厢挡板,防止沿途撒漏。
泥浆循环系统建设
设置专用泥浆池(箱),实现泥浆集中收集、沉淀、循环利用,严禁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泥浆外运应委托具备资质的单位处置,并留存转运联单备查。
雨水与污水分流
施工现场实行雨污分流,设置排水明沟和集水井,雨水经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施工废水(如设备清洗水)不得随意倾倒,须经三级沉淀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地下水保护
在地下水敏感区域施工时,应评估钢板桩对含水层的阻隔影响,必要时设置回灌井,防止因降水引起地面沉降或水源枯竭。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所有打桩机械须经检测合格,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每日作业前检查吊索具、液压系统、限位装置等关键部件,确保运行正常。起重作业严格执行“十不吊”规定,设专人指挥。
临边防护与用电安全
基坑边缘设置不低于1.2米的定型化防护栏杆,悬挂警示标志。配电系统采用TN-S接零保护,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电缆线架空或穿管埋地敷设,防止碾压破损。
应急响应机制
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配备应急物资(如吸油毡、堵漏袋、抽水泵等)。一旦发生泥浆泄漏、油料污染或邻近建筑开裂等情况,立即启动预案,报告主管部门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加强与周边社区、物业及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设立投诉热线并在工地显眼位置公示。定期开展环保自查,接受社会监督。鼓励使用智慧工地监控系统,实现扬尘、噪声在线监测数据实时上传,提升管理透明度。
综上所述,广州拉森钢板桩施工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全面落实各项污染防治和安全技术措施。通过科学组织、精细管理和持续改进,切实降低施工活动对城市环境和公共安全的影响,推动绿色建造与可持续发展。所有参建人员应熟知本交底内容,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共同营造安全、文明、环保的施工环境。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