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越秀区琶洲片区的市政与建筑工程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地基支护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深基坑开挖、河道整治及临时围堰等工程场景。由于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且周边建筑密集、交通繁忙,施工安全风险较大,因此必须严格落实拉森钢板桩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确保施工全过程安全可控。
首先,施工单位在进场前应组织专项技术交底会议,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现场管理人员、班组长及作业人员全面讲解施工方案、工艺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交底内容应包括设计图纸说明、钢板桩型号选择(如SP-IV型)、打入深度、支撑体系布置、监测要求以及应急预案等。所有参与人员需签字确认,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核实地下管线分布情况。琶洲片区地下管网密集,涉及电力、通信、燃气、给排水等多种管线,施工前应与相关产权单位沟通,办理管线保护手续,并采用物探或人工探沟方式确认管线位置。严禁在未查明地下设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打钢板桩,防止击穿管线引发安全事故。
机械设备的选择与管理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应选用性能良好的液压振动锤配合履带式打桩机进行钢板桩沉桩作业,设备进场前须完成检验和备案,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前应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液压系统、振动锤夹具、钢丝绳及吊具的安全状况,杜绝“带病作业”。同时,机械作业半径内严禁站人,吊装钢板桩时应设置警戒区,安排专人指挥,确保吊运过程平稳有序。
钢板桩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打桩顺序和垂直度。一般采用“跳打法”或“逐根推进法”,避免因连续施打造成土体扰动过大,影响邻近建筑物稳定。每根桩入土前应校正垂直度,使用经纬仪或铅垂线进行监测,偏差不得超过1%。对于硬质地层或遇障碍物时,禁止强行锤击,应暂停作业并查明原因,必要时采用引孔辅助沉桩,防止桩体断裂或设备损坏。
在基坑开挖阶段,拉森钢板桩作为临时支护结构,其整体稳定性至关重要。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内支撑或锚杆系统,支撑构件安装应及时、牢固,焊接质量符合规范。开挖应遵循“分层、分段、对称、均衡”的原则,每层开挖深度不宜超过2米,严禁超挖。开挖过程中应持续观测钢板桩的位移、倾斜及渗漏水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加固措施。
安全防护措施必须全面落实。施工现场应设置连续封闭的围挡,张贴安全警示标志,夜间作业需配备足够的照明和反光标识。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反光背心、防滑鞋等个人防护用品,高空作业时系好安全带。电焊、气割等特种作业须持证操作,配备灭火器材,落实动火审批制度。同时,应加强用电安全管理,配电箱实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电缆线架空或埋地敷设,防止碾压破损。
环境与文明施工同样不可忽视。打桩作业会产生较大噪音和振动,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开居民休息时段,必要时采取隔音屏障或减振措施。施工产生的泥浆、废弃钢板桩头等应及时清运,保持场地整洁。降水井抽出的地下水应经沉淀处理后方可排入市政管网,防止污染环境。
最后,建立完善的监测与应急机制。在钢板桩施工及基坑使用期间,应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对支护结构变形、周边地表沉降、建筑物倾斜等进行实时监测,监测频率不低于每日一次,关键阶段加密至每半天一次。一旦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撤离,采取回填、加撑等应急处置措施,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总之,在广州越秀区琶洲片区开展拉森钢板桩施工,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科学组织、精细管理、规范操作,全面提升施工安全水平。只有将技术交底落到实处,层层压实安全责任,才能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保障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和周边环境安全稳定。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