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进行广州地区的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为确保施工安全、减少对周边环境及居民生活的影响,必须严格控制施工时段,并落实各项安全技术交底措施。施工时段的合理安排不仅关系到工程进度和效率,更直接影响到作业人员的安全、周边交通组织以及城市噪声管理要求。因此,施工单位应在开工前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明确各阶段作业时间,并向所有参与施工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
根据广州市有关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施工现场应遵守以下作业时间限制:一般情况下,施工作业时间为每日早上6:00至晚上22:00。在此时间段内可进行正常的打桩、吊装、焊接等产生较大噪声的工序。夜间(22:00至次日6:00)原则上禁止高噪声作业,如确因特殊工艺需要连续施工,必须提前向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夜间施工许可,并取得批准后方可实施。同时,需提前在工地周边显著位置张贴公告,告知附近居民施工原因、预计持续时间和采取的降噪措施,争取公众理解与支持。
在具体执行拉森钢板桩施工时,项目部应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周边建筑物分布、地下管线情况等因素,科学规划每日作业内容。例如,在临近居民区或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时,应尽量将振动大、噪声高的沉桩作业安排在白天非休息时段(如上午9:00至11:30,下午14:00至17:30),避免在午休时间(12:00–14:00)和傍晚居民归家高峰期进行强噪声操作。对于采用液压振动锤或静压植桩机等设备的施工方式,虽较传统冲击式打桩机噪音小,但仍需控制作业节奏,防止长时间连续运行引发扰民投诉。
安全交底内容中必须强调:所有进场作业人员须接受岗前培训,熟悉本项目施工时段管理制度及相关应急预案。现场管理人员应每日召开班前会,通报当日施工计划、作业时间安排及重点风险点。特别是在临近道路、既有构筑物或地下管线区域施工时,必须严格执行“先探后打”原则,使用地质雷达或人工探挖确认地下设施位置,防止误损造成安全事故或公共设施中断。
此外,施工现场应配备专职安全员进行全过程巡查监督,重点检查是否超时施工、设备运行状态是否正常、警戒区域设置是否到位等情况。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应立即制止并上报处理。对于夜间经审批允许施工的情况,除落实降噪措施外,还应加强照明布置,确保作业面光线充足;同时增加安全警示标识和反光围挡,保障夜间行人与车辆通行安全。
机械设备方面,应优先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的先进施工设备,并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例如,液压振动锤在作业时应保持油路畅通、夹具紧固,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异常声响或突发性撞击。运输车辆进出工地应避开早晚高峰时段,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材料装卸过程应轻拿轻放,严禁抛掷钢板桩,防止产生突发性金属碰撞声。
环境保护措施也应纳入交底范围。施工现场应设置移动式隔音屏障或临时声屏障,尤其在靠近住宅楼一侧加设吸音板,有效阻隔噪声传播。同时,配备噪声监测仪器,实时监控场界噪声值,确保不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规定的限值(昼间70dB,夜间55dB)。若监测数据超标,应立即暂停施工,查找原因并整改。
最后,项目部应建立与周边社区的沟通机制,设立投诉热线,及时回应居民关切。通过张贴告示、发放宣传单、召开协调会等方式,增强信息透明度,营造良好的施工外部环境。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施工必须严格遵循政府关于施工时段的管控要求,强化全过程安全管理与文明施工措施。通过科学安排作业时间、落实全员安全交底、加强现场监管和环保防护,既能保障工程顺利推进,又能最大限度降低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实现安全、高效、和谐的施工目标。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