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市黄埔区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常见的支护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整治、围堰施工等工程场景。其具有施工便捷、止水性能好、可重复利用等优点,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若技术措施不到位或安全管理缺失,极易引发坍塌、渗漏、机械伤害等安全事故。因此,开展拉森钢板桩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是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和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首先,施工前必须进行详尽的现场勘察与技术准备。施工单位应组织技术人员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分布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结合设计图纸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中需明确钢板桩的型号、长度、打入深度、支撑布置方式及施工顺序等内容,并报监理单位审批。对于深基坑或邻近重要设施的工程,还应组织专家论证,确保方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在材料进场环节,必须严格把控拉森钢板桩的质量。所有进场钢板桩应具备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表面不得有明显裂纹、扭曲或严重锈蚀。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和尺寸复核,确保锁口完整、连接顺畅。对于重复使用的钢板桩,应重点检查锁口磨损情况,必要时进行修复或更换,防止因锁口不严导致漏水或整体失稳。
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与操作是安全控制的关键环节。常用的打桩设备包括振动锤、静压植桩机或柴油锤等,应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合理选型。设备进场前须进行检修和试运行,确保各部件运转正常。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熟悉设备性能和操作规程,严禁无证操作或违规作业。吊装钢板桩时,应使用专用吊具,起吊过程要平稳缓慢,避免碰撞周围设施或人员。
在钢板桩施打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垂直度和咬合精度。每根桩打入前应设置导向架或定位模板,确保桩体顺直、位置准确。采用振动锤施工时,应控制激振频率和振幅,避免对周边土体造成过大扰动,引起地表沉降或邻近建筑物开裂。对于硬质地层或存在孤石的情况,应提前采取引孔或清障措施,防止桩体偏斜或损坏。同时,应安排专人监测打桩过程中的声响、振动及桩身状态,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作业并查明原因。
施工期间的安全防护措施必须落实到位。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划定作业区域并实行封闭管理,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高空作业时,作业平台应稳固可靠,操作人员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夜间施工应保证充足的照明,临时用电线路应规范敷设,配电箱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保”,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基坑开挖阶段,应遵循“先支后挖、分层开挖”的原则,及时安装内支撑或锚杆,防止钢板桩因侧向土压力过大而发生变形或倾覆。支护结构安装完成后,须经技术人员验收合格方可继续下挖。在整个施工周期内,应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钢板桩的水平位移、沉降、倾斜以及周边地表变化进行定期观测,发现异常数据应及时预警并采取加固措施。
此外,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不容忽视。项目部应针对可能发生的钢板桩断裂、基坑渗水、边坡滑移等险情,编制专项应急处置预案,明确责任分工、救援流程和物资储备。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抽水泵、沙袋、应急照明等抢险器材,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升作业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最后,施工结束后,钢板桩的拔除也需谨慎操作。拔桩前应评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必要时采取注浆回填等措施,防止地基沉降。拔桩顺序应由中间向两侧对称进行,避免局部应力集中。拔出后的钢板桩应及时清理、整修并分类堆放,以便后续周转使用。
总之,在广州黄埔区水利工程中,拉森钢板桩施工涉及多工种协同作业和复杂技术要求,必须通过系统化的安全技术交底,强化全过程管控,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才能有效防范各类事故风险,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与人员安全。每一位参建人员都应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共同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