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进行广州地区的拉森钢板桩施工围堰作业时,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并保障现场人员安全,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技术规范和安全管理措施。特别是在城市密集区、临近既有建筑或地下管线的复杂环境下,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与完善的安全交底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应全面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条件、周边环境及地下障碍物分布情况。广州地区多为软土层,地下水位较高,易发生渗流和边坡失稳,因此需结合地质勘察报告合理设计围堰结构形式、钢板桩打入深度以及支撑体系布置。同时,应委托专业单位对邻近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进行监测,制定应急预案,防止因施工扰动引发沉降或变形。
拉森钢板桩的选型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型号(如PU32、PU40等),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抗弯强度和止水性能。进场材料须查验出厂合格证,并进行外观检查,杜绝使用锈蚀严重、锁口变形或存在裂纹的钢板桩。打桩前应对桩体涂刷减摩剂,以减少沉桩阻力,保护锁口完整性。
施工过程中,推荐采用振动锤配合履带吊进行沉桩作业。定位放线必须精准,严格控制轴线偏差和垂直度,避免出现“蛇形”排列或倾斜过大影响整体稳定性。相邻钢板桩应通过锁口紧密咬合,必要时可在锁口处注入止水材料(如膨润土泥浆)以增强防渗效果。对于深基坑区域,应分段分层施打,并及时安装内支撑或锚杆系统,严禁超挖。
围堰形成后,必须立即开展降水作业,设置集水井和排水沟,保持坑内干燥。同时加强支护结构的应力与变形监测,重点关注支撑轴力、桩体侧移及地表沉降数据变化,发现异常应及时预警并采取加固措施。若遇暴雨天气或突发性涌水,应启动应急抽排机制,确保围堰整体稳定。
在安全管理方面,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必须接受岗前安全教育培训,重点学习《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等相关法规文件。项目部应组织专项安全交底会议,明确各岗位职责与操作流程,尤其是针对起重吊装、高空作业、临时用电、机械操作等高风险环节提出具体防控要求。
安全交底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点:一是明确现场指挥体系,实行统一调度,杜绝多头指挥;二是强调个人防护用品佩戴要求,所有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穿反光背心、系安全带(高处作业时);三是规定机械设备作业半径内严禁站人,吊装作业须设警戒区并安排专人监护;四是加强临时用电管理,配电箱应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电缆线路架空或埋地敷设,防止碾压破损;五是落实动火审批制度,焊接、切割作业须配备灭火器材并清除周边易燃物;六是建立夜间施工照明系统,保证作业面光线充足;七是制定有限空间作业预案,如需进入围堰内部检修,必须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程序,并配置救援设备。
此外,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如“当心坠落”“禁止靠近”“高压危险”等,并在围堰周边加设防护栏杆和密目网,防止人员误入危险区域。项目部应每日开展安全巡查,记录隐患整改情况,形成闭环管理。
最后,工程结束后应及时拆除钢板桩,优先采用振动拔桩方式,并对拔桩后形成的空隙进行注浆回填,防止地层松动引发地面塌陷。废弃桩体应集中堆放并清运出场,做到工完场清。
总之,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围堰施工必须坚持“技术先行、安全第一”的原则,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全过程控制,确保结构稳定与人员安全。只有将施工方案与安全交底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保障市政工程建设平稳有序推进。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