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进行广州地区的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确保桩基与周边结构的协同作业安全至关重要。由于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高,软土层分布广泛,因此在实施拉森钢板桩支护工程时,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强化现场管理,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周边建(构)筑物的稳定。
首先,在施工前应组织全体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地质水文条件、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工艺流程、机械设备配置、应急预案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特别是针对拉森钢板桩的打入、拔除、接长、支撑安装等关键工序,必须明确操作要点和风险控制措施。所有参与施工的技术员、安全员、机械操作手及普工均需签字确认,确保人人知晓、人人遵守。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先探后打”的原则。由于地下可能存在既有管线、废弃桩基或不明障碍物,施工前应利用地质雷达或钻探手段查明地下情况,避免强行施打造成设备损坏或安全事故。对于临近既有建筑、道路或地下管线的区域,应采取跳打方式,并实时监测沉降与位移,防止因振动和土体扰动引发周边结构开裂或塌陷。
拉森钢板桩的吊装与拼接环节存在较高的高空作业风险。因此,必须确保起重设备性能良好,钢丝绳、吊钩、卡环等索具定期检查并符合安全标准。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严禁在吊物下方停留或穿行。拼接钢板桩时,应使用专用夹具固定,防止滑脱;焊接作业须由持证焊工操作,配备防火毯和灭火器材,杜绝火灾隐患。
在沉桩阶段,应优先采用静压或液压振动锤施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振动影响。特别是在居民区、医院或精密仪器单位附近,应控制打桩时间,避开夜间和午休时段,并设置噪声监测点。同时,应安排专人观测邻近建筑物的裂缝变化和地面隆起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施工,分析原因并采取加固措施。
为实现桩基与支护结构的协同受力,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内支撑或锚杆系统。支撑构件的安装应与挖土作业同步推进,遵循“分层开挖、先撑后挖”的原则,严禁超挖或无支撑暴露。支撑轴力应通过监测系统实时反馈,确保其处于安全范围内。若发现支撑变形过大或连接松动,应及时补强或更换,防止失稳坍塌。
施工现场还应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防止雨水或地下水积聚导致基坑侧壁压力增大。可在钢板桩外侧设置降水井或帷幕注浆,降低水位,提升土体稳定性。同时,在基坑顶部设置截水沟,底部设集水井,配备足够功率的抽水泵,确保排水畅通。
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接受岗前安全培训,熟悉应急逃生路线和救援程序。现场应配备急救箱、应急照明、通讯设备等物资,并定期组织消防、坍塌、触电等专项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项目部应设立专职安全巡查小组,每日对机械设备、临时用电、临边防护、脚手架等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形成闭环管理。
此外,应加强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周边社区的沟通协调。涉及重大变更或风险升级时,应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共同制定处置方案。对于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施工行为,应提前发布告示,做好群众解释工作,争取理解与支持。
总之,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施工中的桩基协同安全交底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强的工作,必须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只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细化交底内容,强化责任落实,才能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确保工程顺利推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每一位现场管理者和作业人员都应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将规范操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构筑坚实的安全防线。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