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冬季或低温环境下进行广州拉森钢板桩施工时,由于气温降低、地面结冰、材料脆性增加等因素,容易引发施工安全隐患。为确保施工人员安全、保障工程质量与进度,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防冻措施和安全交底标准。本文将从施工准备、材料管理、作业环境控制、人员安全防护及应急响应等方面系统阐述相关要求。
在正式开展拉森钢板桩施工作业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召开专项安全技术交底会议,重点讲解低温环境下的施工风险及应对措施。交底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当日天气状况、最低气温预测、机械设备运行状态、防滑防冻物资配备情况等。所有参与人员须签字确认,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同时,施工单位应提前编制《冬季施工专项方案》,明确防冻措施的具体实施流程,并报监理单位审批。方案中需包含应急预案、人员轮班安排、设备保温方式等内容,确保具备可操作性和应急处置能力。
拉森钢板桩在低温条件下易发生材质脆化,尤其在-5℃以下环境中,钢材冲击韧性显著下降,存在断裂风险。因此,在材料进场过程中,应避免在冰冻地面上直接拖拽或抛掷钢板桩,防止因冷脆导致结构损伤。
堆放场地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区域,底部垫高不少于30cm,并铺设防潮垫层,防止积水结冰造成基础沉降或桩体锈蚀。遇雨雪天气,应及时覆盖防水布,保持桩体干燥。对于已受潮或表面结霜的钢板桩,必须在安装前进行清理和预热处理,严禁带冰、带霜施工。
打桩机械(如振动锤、液压打桩机)在低温下润滑油黏度增大,液压系统反应迟缓,易出现启动困难或动作失灵现象。为此,所有设备应在每日作业前进行预热运行,使用符合冬季标号的机油和液压油,必要时加装加热装置或保温套。
电缆线、油管等柔性部件应避免在冰冻地面拖行,防止因低温变硬而破裂。夜间停机后,应将设备停放于避风区域,排空水箱积水,防止冻裂。操作人员须每日检查设备关键部位运行状态,发现异常立即停机检修。
施工现场道路及作业平台应保持平整、无积雪、无结冰。特别是在临近基坑边缘、吊装区域和行走通道等重点部位,必须铺设防滑草垫、砂石或橡胶板,必要时撒布工业盐加速融冰。安排专人定时巡查路面状况,及时清除新形成的冰层。
若遇持续低温或雨雪天气,应暂停高空作业和吊装施工,待环境条件改善后再恢复。夜间施工时,照明设施应充足,确保作业面亮度满足安全操作要求,防止因视线不清引发误操作。
所有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穿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寒劳保用品,包括防滑鞋、保暖手套、安全帽内衬、防风面罩等。特别注意手部和脚部的保暖,以防冻伤影响操作灵活性。
在连续低温环境下作业,应实行轮班制,每班工作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并设置临时取暖休息区,提供热水和热食,帮助工人维持体温。严禁在设备旁或易燃物附近使用明火取暖,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在钢板桩插打过程中,若遇到土层冻结导致贯入困难,不得强行锤击,以免造成桩体变形或设备损坏。可采用局部加热法(如蒸汽加热或电热毯包裹)对冻土进行软化处理,或调整施工顺序,优先施工未冻结区域。
焊接作业应在有遮挡的环境下进行,环境温度低于-10℃时,焊条须经烘干处理并在保温筒中存放,焊缝区域需预热至100℃以上方可施焊,焊后采取缓冷措施,防止产生冷裂纹。
项目部应建立冬季施工应急小组,明确责任人和联系方式,储备足够的防滑沙、融雪剂、应急照明、急救药品等物资。一旦发生设备故障、人员冻伤或滑倒摔伤等情况,能够迅速启动预案,实施救援。
施工现场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气象变化,接到寒潮预警后立即通知各班组做好防范准备,必要时暂停施工,确保万无一失。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虽属南方城市,冬季气温相对较高,但在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拉森钢板桩施工仍不可忽视防冻安全管理。通过严格落实上述各项安全交底标准,强化全过程管控,才能有效预防事故,保障工程顺利推进,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