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市番禺区的房建基坑工程施工中,当基坑开挖深度达到6米左右时,常采用拉森钢板桩作为支护结构。该工艺因其施工速度快、止水性能好、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在城市密集区域的深基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软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拉森钢板桩能够有效控制基坑变形,保障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本文将详细介绍6米深基坑拉森钢板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并重点说明打桩顺序的安排原则及其重要性。
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需完成现场勘察、地质资料分析、支护方案设计及图纸会审等工作。根据设计要求选定合适的拉森钢板桩型号,通常选用SP-IV型或SP-III型,其截面尺寸与抗弯性能能满足6米深基坑的受力需求。同时,应提前进行场地平整、清除地下障碍物,并布设测量控制点,确保打桩位置准确无误。
接下来是导向架安装。为保证钢板桩打入的垂直度和平面位置精度,需在基坑边缘设置导向架(又称导梁)。导向架一般由工字钢或H型钢焊接而成,沿基坑周圈布置,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引导系统。导向架的标高和轴线必须经过全站仪精确放样,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导向架不仅起到定位作用,还能在连续打桩过程中保持桩体整体顺直,防止偏移。
打桩设备通常选用履带式振动锤配合挖掘机主机作业。振动锤通过高频振动降低钢板桩与土体之间的摩擦阻力,使桩体顺利贯入。在正式打桩前,需对设备进行调试,检查液压系统、振动头及夹具的工作状态,确保运行稳定。同时,应根据地质报告预估贯入难度,必要时采取引孔辅助措施,尤其是在砂层或强风化岩层中施工时。
打桩顺序的合理安排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关键环节。一般遵循“从一角开始,分段推进,闭合收口”的原则。具体操作如下:选择基坑的一个角点作为起始点,优先施打转角处的异形桩(如L型或T型连接桩),以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密封性。随后沿长边方向依次打入标准U型钢板桩,采用逐根连续施打的方式。每打入一根桩后,立即通过卡扣与前一根桩咬合紧密,形成连续墙体。
在直线段施工完成后,逐步向另一侧推进,最终在起始点附近完成闭合。闭合段的施工需特别注意尺寸匹配,若发现最后一根桩无法顺利插入,应提前计算并调整前几根桩的位置,预留适当的调整空间。严禁强行打入导致桩体变形或锁口损坏。对于大型矩形基坑,可采用多机分段同时作业,但各作业面之间应保持合理间距,避免相互干扰。
打桩过程中需实时监测桩身垂直度,可采用经纬仪或电子测斜仪进行跟踪观测。一旦发现倾斜超过允许偏差(一般为1/100桩长),应立即停止作业,分析原因并采取纠偏措施。常见的纠偏方法包括局部拔起重打、侧向施加外力校正或使用专用矫正工具。
当所有钢板桩施打完毕后,进入冠梁施工阶段。冠梁的作用是将分散的钢板桩连接成整体,增强支护结构的空间稳定性。冠梁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前需对桩顶进行修整,确保高度一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养护至设计强度,方可进行下一步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应分层对称进行,每层开挖深度不宜超过2米,随挖随支撑。在6米深基坑中,通常设置一道内支撑或锚索,位于地面下2~3米处,以减小钢板桩的跨中弯矩。支撑结构安装后需施加预应力,确保其有效发挥作用。
最后,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并具备回填条件后,方可进行钢板桩的拔除。拔桩宜采用振动锤反向振动,逐步上提。为减少对周边土体的扰动,可在拔桩过程中同步注浆填充空隙,防止地面沉降。
综上所述,广州番禺区6米深房建基坑采用拉森钢板桩支护时,科学合理的施工流程与严谨的打桩顺序安排至关重要。从导向架设置、设备选型、打桩顺序到后续支撑与监测,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工程安全与质量。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才能确保基坑支护结构稳定可靠,为后续主体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