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路珠江沿岸的市政及水利工程建设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经济且环保的支护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堤岸加固、防洪整治、基坑支护等工程中。尤其是在珠江水位波动大、潮汐影响显著的区域,如何科学设计并实施拉森钢板桩施工,同时采取有效的抗浪措施,成为保障工程安全与耐久性的关键。
拉森钢板桩施工的第一步是现场勘察与方案设计。施工前需对滨江路段的地质条件、水文特征、潮汐变化规律以及周边建筑物分布进行详细调查。通过钻探取样分析土层构成,确定钢板桩的入土深度和型号选择(常用型号包括SP-IV、SP-III型)。结合珠江潮位变化(最大潮差可达1.5米以上),设计需考虑波浪冲击力、水流冲刷及长期腐蚀等因素,确保结构稳定。
第二步为测量放线与场地准备。根据设计图纸,利用全站仪精准放出钢板桩轴线位置,并设置控制点。施工区域需清除障碍物,平整场地,铺设临时施工便道,便于打桩机械进场作业。对于临近珠江的软土地基,还需进行地基预处理,如采用换填砂石或水泥搅拌桩加固,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
第三步是导向架安装。为保证钢板桩打入的垂直度和平面位置精度,在施打前需搭建钢制导向架(又称导梁系统)。导向架通常由上下两层工字钢组成,固定于预先设置的定位桩上,形成连续的引导轨道。该装置能有效控制每根钢板桩的倾斜角度和咬合精度,确保整体墙体的密封性和连续性。
第四步为钢板桩沉桩施工。采用履带式振动锤配合液压夹具进行沉桩作业。施工顺序一般从一端向另一端连续施打,或采用“跳打法”减少挤土效应。每根钢板桩在起吊后准确插入导向架,缓慢下放至地面,随后启动振动锤将其振入土中。沉桩过程中需实时监测垂直度和标高,发现偏移及时纠偏。对于硬质砂层或孤石层,可预先采用引孔工艺辅助沉桩。
第五步是接桩与闭合处理。当单根桩长度不足时,需进行焊接接长,接头位置应避开弯矩较大区域,并保证焊缝质量符合钢结构规范要求。最后一段钢板桩需精确计算尺寸,确保顺利闭合,形成完整的封闭挡墙。闭合处常采用特制异形桩或切割调整,避免出现结构性缺口。
完成主体打桩后,进入抗浪措施实施阶段。针对珠江边频繁的波浪冲击,主要采取以下几项防护手段:一是在钢板桩迎水面加装消浪板或橡胶护舷,吸收波浪能量;二是在桩前抛填块石或设置防冲槽,增强床面抗冲刷能力;三是在桩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提高整体刚度并连接后续挡浪墙结构;四是结合生态护岸理念,在背水面回填种植土,种植耐湿植被,形成柔性缓冲带。
此外,排水与防腐措施也不容忽视。在钢板桩内侧设置盲沟与集水井,及时排除渗水,降低侧压力。钢材表面需进行热浸镀锌或涂覆环氧沥青涂层,提升抗海水腐蚀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最后是监测与维护。施工完成后,布设位移观测点和水位监测设备,定期记录墙体变形、地下水位及周围环境变化情况。特别是在台风季或汛期,加强巡查频率,发现异常及时处置。
综上所述,广州海珠滨江路珠江边的拉森钢板桩施工是一项系统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工程实践。从前期勘察到后期防护,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紧密结合珠江特有的水文地质条件,科学组织施工流程,并全面落实抗浪、防冲、防腐等综合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一道既安全可靠又生态友好的滨水屏障,为城市防洪安全与景观提升提供坚实支撑。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材料的应用,未来此类工程将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助力广州打造韧性 waterfront 城市空间。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