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黄埔区自由贸易试验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与跨境物流仓储项目的持续推进,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环保且可重复使用的深基坑支护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码头工程、地下管廊、地铁车站及保税仓库等项目中。其施工工艺不仅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还因涉及海关监管区域的特殊性质,需同步完成相关报备手续,确保项目建设合法合规。本文将系统介绍广州黄埔区自贸区拉森钢板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并重点说明在海关监管环境下的报备要求与操作要点。
首先,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整个流程的基础。施工单位需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现场踏勘,核实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及周边建筑物分布情况。随后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明确钢板桩型号(常见为Larsen III或IV型)、打入深度、支撑体系布置等内容,并提交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审核。与此同时,在黄埔自贸区范围内开展施工,必须提前向属地海关(如广州黄埔海关)提交《进出境工程设备及临时施工材料备案申请》,说明钢板桩的用途、数量、预计使用周期及是否涉及进出口环节。若钢板桩为进口材料或由境外企业提供,则需办理ATA单证册或一般贸易进口手续,确保物资来源合法。
第二阶段为测量放线与导架安装。技术人员依据控制点进行精确放样,标定钢板桩轴线位置,并设置导向架(通常采用H型钢焊接成框架结构),以保证钢板桩在施打过程中保持垂直度和平面位置准确。此阶段需同步整理施工平面图、进度计划及相关资质文件,作为海关现场核查的依据。海关可能派员对进场设备和材料进行登记拍照,防止擅自转移或违规使用于非备案项目。
进入第三阶段——钢板桩沉桩施工。常用设备为履带式打桩机(振动锤或液压锤),根据土层硬度选择合适的打桩方式。施工时遵循“先角桩、后边桩、最后中间桩”的顺序,采用屏风法(分批打入)减少挤土效应。每根桩打入后需实时检测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150以内)和标高误差。在海关监管区内作业时,所有施工机械须悬挂备案编号,施工日志需每日记录并留存影像资料,以备海关抽查。若施工过程中需临时堆放钢板桩超过30天,应另行申请“临时仓储备案”,明确堆存区域与安保措施。
第四阶段为基坑开挖与内支撑安装。在钢板桩形成封闭围护结构后,方可进行分层开挖。每下挖至支撑设计标高时,及时安装钢围檩与水平支撑(多为Φ609钢管),并通过预应力施加确保整体稳定性。该阶段涉及大量重型设备进出,施工单位应提前向海关申报车辆及人员通行权限,尤其在临近保税仓或查验平台区域施工时,须遵守海关划定的作业边界,避免干扰正常通关流程。
第五阶段为结构施工期间的监测与维护。通过布设测斜仪、水位计和地表沉降观测点,持续监控围护结构变形情况,数据定期上报项目管理方及监管部门。在海关重点关注区域,监测报告还需抄送海关风险管理科室,作为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或走私风险的参考依据。
最后,当主体结构完成并具备回填条件后,进入拔桩与场地恢复阶段。可回收的拉森钢板桩经清理后拔出,检验合格可重复使用。对于出口退还的钢板桩,需向海关申报《出境施工设备清单》,办理核销手续;若留在境内继续使用,则完成最终结算备案。施工现场恢复原状后,提交《项目竣工与设备撤离报告》给海关,申请关闭该项目的施工监管档案。
综上所述,在广州黄埔区自贸区实施拉森钢板桩工程,不仅要严格遵循标准化施工流程,更需高度重视海关监管要求。从前期报备、过程监管到后期核销,每一个环节都应建立台账、保留凭证,实现工程建设与海关合规管理的无缝衔接。唯有如此,才能在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贸区政策优势,推动区域基础设施高效、有序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