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海珠区某医院周边进行基坑支护施工时,由于项目紧邻医疗设施、居民区及主要交通干道,对施工噪音、振动控制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确保施工过程不对医院正常运营及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干扰,施工单位决定采用拉森钢板桩作为主要支护结构,并严格执行“静音化”施工标准。以下将详细阐述该区域拉森钢板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及其如何实现静音化目标。
在正式施工前,项目团队组织了多次技术交底会议,重点分析医院周边环境特点,明确噪声控制指标(昼间≤65dB,夜间≤55dB),并制定专项静音施工方案。同时,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周边敏感点进行本底噪声监测,建立基准数据。所有施工机械均需经过降噪改造或选用低噪声设备,特别是打桩机械优先采用液压静压植桩机替代传统柴油锤击式打桩机,从根本上降低冲击噪声。
根据设计图纸,使用全站仪精确测放出钢板桩轴线位置,并设置控制桩加以保护。考虑到医院出入口及急救通道的畅通,施工围挡采用可移动式隔音屏障,高度不低于2.5米,表面覆盖吸音材料,有效阻隔施工噪声向外传播。施工区域实行封闭管理,材料堆放整齐,减少二次搬运产生的噪声。
为确保钢板桩打入的垂直度和平面位置精度,需预先安装钢制导向架。导向架由上下两层H型钢构成,通过焊接固定于临时支撑墩上,其轴线与钢板桩设计轴线一致。导向架不仅起到引导作用,还能减少打桩过程中因偏心受力导致的额外振动和噪声。
本工程核心环节是采用液压静压植桩机进行钢板桩沉设。该设备通过夹持系统咬合已打入的钢板桩,利用主机自重和配重作为反力,通过液压系统平稳将新桩压入土中,全过程无冲击、无爆破、无高频振动,噪声水平可控制在60dB以内,完全满足医院周边静音要求。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对于局部坚硬地层无法压入的情况,采用引孔辅助工艺:先用小型钻机在桩位预钻直径300mm左右的导孔,深度约为桩长的1/3~1/2,再进行静压沉桩,避免强行穿透引发剧烈振动。
当单根桩长度不足时,需进行现场接桩。接头采用等强度对接焊,焊缝打磨平整并做超声波探伤检测。所有外露钢构件均按设计要求涂刷防腐涂层,通常为环氧富锌底漆+环氧云铁中间漆+聚氨酯面漆三层体系,提高耐久性,减少后期维护带来的重复施工噪声。
钢板桩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以增强整体刚度和稳定性。模板支设与混凝土浇筑作业安排在白天非高峰时段进行,振捣采用低噪声平板振动器,严禁夜间浇筑。冠梁与钢板桩之间通过预埋件焊接连接,确保传力可靠。
在整个施工期间,布设多组噪声监测点,分布在医院外墙、临近住宅楼及主要路口,实施24小时连续监测。一旦发现噪声超标,立即暂停作业,排查原因并采取整改措施。同时配合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过程可视化管理。
此外,还开展地表沉降、邻近建筑倾斜及地下水位监测,确保施工不对医院建筑结构安全造成影响。
待主体地下结构完成且回填后,视情况决定是否拔除钢板桩。若需拔除,同样采用静拔技术,配合振动小的液压拔桩机,并在拔桩过程中同步注浆,防止土体塌陷引发附加振动。最后拆除围挡、清理现场,恢复原有道路和绿化。
综上所述,广州海珠区医院周边的拉森钢板桩施工,通过科学规划、优选低噪声工艺、强化过程监控,成功实现了“静音化”施工目标。整个流程体现了现代城市密集建成区中绿色施工、文明施工的理念,既保障了工程安全高效推进,又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公共医疗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干扰,为类似敏感区域的基坑支护工程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本。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