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增城区的工业厂房建设中,地基处理是确保建筑安全与稳定的关键环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许多新建厂房不得不选址于地质条件复杂或软弱土层较厚的区域。为提高地基承载力、防止基坑坍塌并控制沉降变形,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可重复使用的支护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围绕“广州增城区厂房地基拉森钢板桩施工工艺流程”展开,并重点阐述其在承载力验证中的技术要点与实施路径。
首先,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项目团队需对场地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获取土层分布、地下水位、承载力参数等关键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厂房荷载要求和基坑深度,设计合理的拉森钢板桩型号(如SP-IV型)、打入深度及布置形式。同时,应制定详尽的施工组织方案,包括机械设备选型(常用履带式打桩机)、施工顺序、排水措施以及应急预案。此外,还需完成施工现场的清理和平整工作,确保作业面具备良好的通行与操作条件。
进入正式施工阶段后,第一步是测量放线与定位。根据设计图纸,利用全站仪精确标定每根钢板桩的位置和轴线方向,设置控制点并做好标记。这一步直接影响后续施工的精度与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接下来是导向架安装。为保证钢板桩垂直度和连续性,通常在基坑边缘设置钢制导向架(又称导梁),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固定于预先埋设的锚桩上。导向架不仅起到引导作用,还能有效防止桩体偏移或扭转,提升整体支护体系的刚度。
第三步为钢板桩沉桩施工。采用振动锤配合履带吊机逐根打入预定点位。沉桩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垂直度(偏差≤1%),并通过水准仪和经纬仪实时监测。对于硬质地层或存在障碍物的情况,可采取预钻孔辅助方式降低阻力。相邻钢板桩之间应确保锁口咬合紧密,避免漏水漏泥现象发生。全部桩体完成后,形成连续封闭的挡土墙体,具备较强的抗侧向土压力能力。
沉桩结束后,进入基坑开挖与内支撑系统安装阶段。按照“分层开挖、先撑后挖”的原则,使用小型挖掘机分段下挖至设计标高。每下挖一定深度(一般为1.5~2.0米),即安装一道钢围檩与水平支撑(常用H型钢或钢管支撑),以平衡外部土压力,防止墙体变形过大。支撑节点应焊接牢固,并定期检查预应力状态。
当主体结构施工完毕且达到足够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与拔桩作业。若钢板桩计划重复使用,则在基坑回填前先行拆除支撑系统,随后用振动锤缓慢拔出桩体。拔桩过程中应注意对周边地基的扰动,必要时同步注浆填补空隙,防止地面沉降。
在整个施工流程完成后,承载力验证成为评估工程质量的核心环节。承载力验证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一是静载试验。选取代表性桩位,施加分级竖向荷载,测定其沉降量与回弹情况,绘制荷载-沉降曲线,判断极限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二是动力触探与标准贯入试验(SPT)。在基坑底部及桩间土区域进行原位测试,获取改良后土体的密实度与力学参数变化,间接反映钢板桩对地基的整体加固效果。
三是监测数据分析。施工期间布设的位移计、测斜管、水位计等设备所采集的数据,可用于分析墙体侧移、地表沉降趋势及地下水影响,综合评估支护系统的稳定性与长期性能。
四是数值模拟对比。借助有限元软件(如PLAXIS、MIDAS GTS)建立三维模型,模拟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应变分布,并与实测结果比对,进一步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广州增城区厂房地基采用拉森钢板桩施工,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软弱地层的承载能力,还具备施工速度快、环保性好、可回收利用等优势。通过科学严谨的工艺流程控制与多维度的承载力验证手段,可确保整个地基支护系统安全可靠,为后续厂房结构的安全运营提供坚实基础。未来,随着智能监测技术和绿色建材的发展,该工艺将在区域工业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