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白云区的城市建设中,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扩展与更新,各类地下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日益频繁。其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可重复使用的围护结构材料,在深基坑支护、河道整治、地下管廊建设等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部分施工区域位于交通繁忙地段或居民密集区,为减少对白天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夜间施工成为常见选择。然而,夜间作业对安全管理和照明布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在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科学合理的照明系统布置至关重要。
拉森钢板桩施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导向架安装→钢板桩打设→接长焊接(如需)→锁口检查与处理→监测与维护。在夜间施工条件下,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配备充足的照明设施,以确保施工人员的操作安全、设备运行稳定以及施工质量可控。
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现场应提前完成临时用电布设,设置专用配电箱,并对所有照明设备进行调试。照明系统需满足《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相关要求,采用防雨、防爆型灯具,确保在潮湿或多尘环境下正常运行。同时,应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和反光标识,防止非施工人员误入。
进入测量放线阶段,高精度的测量工作是后续施工的基础。夜间光线不足,容易导致视觉误差,因此必须在测量点位周围设置局部强光照明,推荐使用LED投光灯,照度不低于50勒克斯(lx),并避免直射测量仪器镜头造成眩光。测量人员应穿戴反光背心,配合手持式强光手电进行辅助定位。
在导向架安装过程中,通常需要吊装作业。此阶段属于高空与重型机械交叉作业,风险较高。照明布置应覆盖整个吊装区域,重点照亮起重机回转半径、吊臂下方及作业平台。建议沿导向架两侧每隔6米设置一盏300W金属卤化物灯或LED工矿灯,灯杆高度不低于5米,形成均匀的光环境,消除阴影死角。同时,塔吊驾驶室、操作平台及地面指挥人员所在位置均应有独立照明保障。
接下来是核心环节——钢板桩打设。该工序多采用振动锤或静压机进行沉桩,噪音较大,且存在飞溅物风险。照明不仅要满足操作视野需求,还需兼顾安全监控。可在打桩机前后方各设置两盏可调节角度的泛光灯,确保司机视野清晰;同时在锁口对接处增设局部聚光灯,便于工人观察插桩精度。此外,视频监控系统应与照明同步启用,实现全过程影像记录。
当遇到地质条件复杂或设计深度较大时,可能需要进行钢板桩接长焊接。焊接作业属于明火作业,除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外,照明应避免干扰焊工视线。建议使用低眩光、高显色性的LED灯,照度控制在200lx以上,确保焊缝成型质量可辨。焊接区域应配备应急照明设备,以防突发断电影响安全撤离。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锁口检查与处理不可忽视。锁口若未清理干净或变形未矫正,将影响整体止水效果和结构稳定性。夜间检查时,应使用便携式强光手电或头戴式照明工具,逐一对锁口进行细致排查,并辅以摄像记录。照明角度宜从侧面切入,增强表面缺陷的可见度。
最后,在监测与维护阶段,需对已施工的钢板桩墙体进行位移、沉降及渗漏情况的持续观测。自动化监测设备虽可全天候运行,但人工巡检仍必不可少。夜间巡查路线应设有连续的路径照明,推荐采用太阳能LED地埋灯或立柱式路灯,间距不超过10米,保障巡查人员行走安全。
总体而言,广州白云区夜间拉森钢板桩施工中的照明布置,应遵循“全面覆盖、重点加强、分区控制、安全可靠”的原则。照明系统宜采用集中控制与分区调控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智能时控或光感开关实现节能管理。同时,所有照明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防止线路老化引发安全事故。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智慧工地理念的推广,部分项目已开始应用智能照明系统,如根据施工进度自动开启相应区域灯光,或结合监控摄像头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功能,既提升了安全性,又降低了能耗。未来,随着绿色施工和精细化管理的深入推进,夜间施工照明将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为城市建设和安全生产提供坚实支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