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频发,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峻,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传统的防汛措施往往依赖沙袋、土堤等临时性手段,虽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一定作用,但在应对高强度、持续性强降雨时,其防护能力明显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新型的应急防汛技术——拉森钢板桩临时防汛墙,逐渐在城市防洪抢险中崭露头角,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拉森钢板桩是一种具有锁口结构的热轧型钢,因其连接紧密、施工便捷、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挡土墙、围堰工程等领域。将其应用于城市防汛应急工程,尤其是在突发性洪水或内涝事件中快速构建临时挡水墙体,是一种高效、环保且经济的技术创新。
以某南方城市为例,在一次强台风引发的城市内涝灾害中,市政管理部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用拉森钢板桩搭建临时防汛墙,成功阻止了洪水进一步蔓延。该市在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专业施工队伍赶赴现场,对受淹区域周边道路及低洼地带进行紧急处置。通过机械打桩机将拉森钢板桩依次打入地下,形成连续的防水屏障,有效控制了积水范围,为后续排水和抢险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
从施工过程来看,拉森钢板桩临时防汛墙具备以下几个显著优势:
首先,施工速度快。与传统砂石堆砌方式相比,钢板桩施工无需大量人工搬运材料,仅需配合打桩设备即可完成,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在此次应急抢险中,一支10人左右的施工队伍配合一台液压打桩机,一天之内就完成了近300米长的防汛墙建设,效率远超预期。
其次,结构稳定性强。由于钢板桩之间通过锁口紧密咬合,整体抗压性和防渗性能优异。即使面对水流冲击和长时间浸泡,也能保持良好的结构完整性,避免因局部破坏导致防线失效。
再次,可重复利用,经济环保。拉森钢板桩属于可拆卸式材料,待汛期结束后可回收并用于其他工程项目,减少资源浪费,降低长期防汛成本。同时,相较于传统方法造成的路面污染和交通阻断,钢板桩施工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小,便于恢复原状。
此外,该技术还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地形变化灵活调整钢板桩长度和布置形式,适用于河道堤岸、地下车库出入口、地铁施工区域等多种复杂场景。例如,在某次城市立交桥下穿路段的防汛任务中,施工人员利用钢板桩在桥下坡道处设置多道防线,有效防止雨水倒灌进入隧道,保障了交通主干道的安全运行。
当然,任何一项技术的应用都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在推广拉森钢板桩临时防汛墙的过程中,也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前期风险评估,明确重点防控区域;二是建立标准化施工流程,确保操作规范、安全可靠;三是强化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四是结合智能监测系统,实现对防汛墙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
总体而言,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新型应急防汛技术,不仅填补了传统手段在速度与强度方面的空白,也为城市内涝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未来,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经验逐步积累,这种绿色、高效的防汛模式有望在全国更多城市推广应用,助力构建更加安全、韧性更强的城市防洪体系。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