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花都区新华街道的工业园区建设进程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环保且经济的支护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护岸及地下工程施工中。近年来,随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拉森钢板桩施工工艺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优化,其标准化流程与质量控制体系也日趋完善。特别是在某重点工业园项目的验收阶段,拉森钢板桩施工的规范性、安全性与耐久性成为工程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
整个施工流程始于前期勘察与设计阶段。施工单位首先联合勘察单位对施工现场进行地质勘探,明确土层分布、地下水位及周边建筑物基础情况。基于这些数据,设计单位制定出合理的拉森钢板桩选型方案,通常选用U型或Z型热轧钢板桩,确保其具备足够的抗弯强度和咬合密封性能。同时,根据基坑深度和荷载条件,确定桩长、入土深度及支撑系统布置,形成完整的结构计算书和施工图纸。
进入现场准备阶段后,需完成场地平整、测量放线及临时设施搭建。测量人员依据设计坐标精确放出钢板桩轴线,并设置控制点与高程基准点,确保后续打桩位置准确无误。与此同时,机械设备进场就位,主要设备包括履带式打桩机(常用振动锤配合液压夹具)、吊车、发电机及辅助运输车辆。所有设备须经安全检查与调试,确保运行稳定。
正式施工从导架安装开始。为保证钢板桩打入的垂直度与直线度,通常在基坑两侧设置钢制导梁(导向架),由槽钢或工字钢焊接而成,固定于预先埋设的锚桩上。导架不仅起到导向作用,还能有效防止打桩过程中桩体偏移或扭转。随后,首根钢板桩作为“基准桩”被精准定位并打入,后续桩体则通过其锁口依次连接,形成连续墙体。
打桩作业采用高频液压振动锤沉桩法,该方法噪音低、效率高,适用于城市密集区域施工。每根钢板桩在起吊后由夹具固定,缓慢对准锁口,确认咬合严密后启动振动锤下沉。施工过程中需实时监测垂直度,若发现倾斜应及时校正,必要时采用预钻孔辅助沉桩,避免硬质地层造成桩体损坏。对于转角或封闭段,需使用特制异形桩或切割焊接处理,确保整体闭合。
在钢板桩全部沉设完成后,进行冠梁施工。冠梁是连接所有钢板桩顶部的钢筋混凝土梁,用于增强整体刚度,协调变形,并作为支撑系统的受力基础。模板安装、钢筋绑扎与混凝土浇筑均按规范执行,养护期不少于7天。之后安装内支撑系统,常见形式有钢管支撑或型钢围檩,通过千斤顶施加预应力,以控制基坑侧向位移。
基坑开挖阶段需遵循“分层、分段、对称、均衡”的原则,在支撑体系形成后再进行下一层土方作业。全程配备第三方监测单位,对桩体位移、地面沉降、支撑轴力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一旦超出预警值立即采取加固措施。
当主体结构施工至一定高度并具备回填条件后,便可进入拔桩阶段。使用振动锤反向激振,逐步将钢板桩拔出。为减少对周边地基扰动,可边拔桩边注浆填补空隙。回收的钢板桩经清理、矫正后可重复利用,体现了绿色施工理念。
最终验收环节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及质监部门共同参与。验收内容涵盖资料审查与现场检测两大部分。资料方面需提交施工记录、材料合格证、焊缝检测报告、沉降观测数据等;现场则重点检查钢板桩墙面平整度、锁口咬合情况、冠梁完整性及防腐涂层状况。同时,结合监测数据评估支护结构在整个使用周期内的稳定性表现。
经综合评定,该项目拉森钢板桩工程各项指标均符合《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及相关验收标准,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此次成功实践不仅提升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质量水平,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和管理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花都区近年来大力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在本项目中引入了BIM建模与物联网监测系统,实现了施工全过程数字化管控。未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拉森钢板桩施工技术将在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方向上持续升级,为城市工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保障。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