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荔湾区龙津路的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中,拉森钢板桩施工是保障地下管线施工安全、控制周边沉降及维持交通通行的重要技术手段。由于该路段位于老城区核心地带,毗邻繁华的步行街区域,人流密集、交通复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还需兼顾对周边商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步行街的导流组织。本文将系统介绍龙津路拉森钢板桩施工的完整工艺流程,并结合步行街导流方案,阐述其协同实施的关键要点。
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团队需完成现场勘察与测量放线工作。根据设计图纸,精确标定钢板桩的打设位置和深度范围。同时,对地下管线进行探测与迁移,避免施工过程中破坏既有设施。此外,针对龙津路沿线商铺密集、人流量大的特点,需提前制定详细的交通疏导与行人导流方案,并报请相关部门审批。此时,应设立临时围挡,划分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确保施工边界清晰,减少对公众活动的干扰。
进入第二阶段——导流通道搭建。鉴于龙津路部分路段紧邻上下九步行街,为保障市民通行与商业运营,需设置安全、连续的临时人行通道。通常采用钢架结构加防滑地胶铺设的方式构建导流平台,并配备醒目的指示标志和夜间照明设施。通道宽度一般不小于3米,满足双向人流需求。同时,在关键节点安排专人引导,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加强管理,防止拥堵或意外发生。导流路线应尽量避开施工振动影响区,确保行人安全。
第三阶段为钢板桩施工的核心环节——打桩作业。本工程选用国产SP-IV型拉森钢板桩,具有良好的抗弯性能和止水效果。施工前先进行试桩,检验地质条件与设备匹配性。正式打桩采用履带式打桩机配合高频液压锤,按照“从两端向中间”或“分段跳打”的顺序推进,以减少土体扰动。每根桩打入前需校正垂直度,确保咬合紧密,形成连续的挡土止水墙体。桩顶高程严格控制在设计标高范围内,便于后续冠梁施工。
在打桩过程中,同步开展监测工作。布设沉降观测点、倾斜仪和地下水位计,实时监控周边建筑物、路面及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数据,立即暂停施工并分析原因,采取加固或调整工艺等应对措施。这一阶段尤其要关注对步行街地基的潜在影响,防止因振动导致铺装开裂或商铺结构受损。
第四阶段为基坑开挖与支护体系安装。在钢板桩形成封闭围护后,采用分层开挖方式向下掘进,每层深度控制在1.5米以内。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及时安装内支撑或锚索系统,确保围护结构稳定。支撑构件多采用H型钢或钢管,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固定于冠梁上。所有支护材料均需经过强度验算和防腐处理,适应广州潮湿多雨的气候环境。
第五阶段进入主体结构施工期。在基坑内完成管道敷设、检查井砌筑等作业后,开始回填与支撑拆除。回填材料优先选用级配砂石,分层夯实,避免产生空洞。支撑拆除遵循“先撑后拆、对称卸载”的原则,防止应力突变引发结构失稳。在此期间,导流通道仍保持运行,直至地面恢复施工完成。
最后是收尾阶段——路面恢复与导流撤除。待回填压实达标后,重新铺设沥青路面,恢复标线与交通信号设施。同步拆除临时围挡与导流平台,清理现场垃圾,还原街道原貌。整个过程需与城管、交警及商户保持沟通,择机施工,最大限度降低对日常经营的影响。
综上所述,广州荔湾龙津路拉森钢板桩施工是一项集技术性、协调性和社会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通过科学的工艺流程管理与精细化的步行街导流组织,不仅实现了地下工程的安全高效推进,也维护了城市核心区的正常运转秩序。未来类似项目可借鉴此模式,强化前期策划与公众参与,推动城市建设与民生保障的和谐共进。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