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尤其是在深基坑支护、河道治理、地下管廊施工等工程领域,拉森钢板桩因其高强度、可重复使用、施工便捷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广州黄埔区的各类市政与建筑工程中。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和技术发展区域,黄埔区近年来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轨道交通建设,对高效、安全的支护技术需求日益增长。批量拉森钢板桩施工工艺因此成为该区域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将系统阐述广州黄埔区批量拉森钢板桩施工的完整工艺流程,并重点介绍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科学调配方案。
首先,施工准备阶段是确保整个工程顺利推进的基础。在项目启动前,需完成地质勘察报告分析、设计图纸审核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针对黄埔区常见的软土地基和地下水位较高的特点,需特别关注钢板桩的入土深度计算和抗隆起稳定性验算。同时,施工现场应进行场地平整,清除障碍物,布置临时水电线路,并设置测量控制点,为后续打桩作业提供精准定位依据。
进入第二阶段——测量放线与导向架安装。根据设计轴线,采用全站仪进行精确放样,标定每根钢板桩的位置。为保证成排钢板桩的直线度和垂直度,在施工作业面两侧安装由工字钢或H型钢制成的导向架(亦称导梁),其作用是引导钢板桩按预定轨迹下沉,防止偏移。导向架通常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固定于预先埋设的地锚上,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具备足够的稳定性。
第三阶段为核心施工环节——钢板桩沉桩作业。广州黄埔区普遍采用振动锤配合履带式打桩机进行批量沉桩。常用设备包括日本产的NVP系列液压振动锤或国产的DZ/J系列电动振动锤,搭配50吨级以上履带吊车作为主机。施工时,首先将第一根“起始桩”精准插入导向架并初步校正垂直度,随后启动振动锤夹持桩体,利用高频振动降低土壤阻力,使钢板桩顺利贯入地层。后续钢板桩则通过锁口相互咬合连接,形成连续的挡土止水墙体。在整个沉桩过程中,需实时监测桩身垂直度和贯入速度,发现偏差及时调整。
当遇到硬质砂层或孤石导致沉桩困难时,可采取预钻孔辅助工艺,即使用长螺旋钻机在桩位预先钻孔至一定深度,再实施沉桩,以减少设备负荷并保护桩体结构。此外,在临近既有建筑或地铁线路的敏感区域,还需控制振动幅度,必要时采用静压植桩机替代传统振动打桩,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四阶段为设备调配与施工组织优化。在黄埔区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合理调配机械设备尤为关键。一般以一个标准施工段(约100米)为单元配置一套主力设备组合:1台履带吊车、1台振动锤、1辆钢板桩运输平板车及配套辅助工人6–8人。多作业面同时施工时,可通过“流水作业法”实现设备轮转,提升利用率。例如,A区完成沉桩后,设备立即转移至B区继续作业,而A区同步开展冠梁施工或基坑开挖,形成工序衔接紧凑的施工节奏。同时,建立现场调度指挥系统,利用对讲机与移动端APP实现实时沟通,确保机械进退场有序、避免窝工。
第五阶段为施工收尾与质量验收。全部钢板桩沉设完成后,需检查整体墙面平直度、桩顶高程一致性及锁口咬合紧密性。对存在渗漏风险的部位,可采用膨润土泥浆或聚氨酯注浆进行封堵处理。必要时加设内支撑或锚索结构,增强支护体系的整体稳定性。最后由监理单位组织隐蔽工程验收,留存影像资料与检测记录,作为后期基坑回填及钢板桩拔除的技术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钢板桩在工程结束后可根据需要进行回收再利用。拔桩时仍采用振动锤反向激振,配合吊车缓慢提升,注意控制拔桩速度以防引起地面沉降。拔出后的钢板桩运至堆场进行清理、矫正和防腐处理,为下一轮项目储备资源,充分体现绿色施工理念。
综上所述,广州黄埔区批量拉森钢板桩施工已形成一套成熟、高效的工艺流程体系。从前期准备到设备协同作业,再到全过程质量管控,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随着智能监测技术和装配式支护结构的发展,未来该工艺将进一步向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升级,为黄埔区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建设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技术支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