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州南沙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区域,其各类市政工程、水利设施及地下空间开发项目日益增多。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环保、可重复利用的支护结构材料,在深基坑支护、河道围堰、临时挡土墙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规范施工流程,南沙区对拉森钢板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及验收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了系统化的技术管理文件。
拉森钢板桩施工的第一步是前期准备。施工单位需根据设计图纸和地质勘察报告,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审批。同时,应对进场的拉森钢板桩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明显变形、裂纹或锈蚀严重的情况,且锁口应保持完整、光滑,便于顺利插打与连接。所有钢材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和质量检测报告,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GB/T 700、GB/T 3274等)。
第二阶段为测量放线与导架安装。依据设计轴线,采用全站仪精确放出钢板桩的中心线和边线,并设置控制桩加以保护。随后搭建导向架(亦称导梁),通常由工字钢或H型钢构成,固定于已施工的冠梁或临时支撑结构上,用于引导钢板桩垂直下沉,保证其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符合规范要求。导向架的安装精度直接影响整体成桩质量,其水平偏差不得超过±10mm,高程偏差控制在±5mm以内。
第三步为钢板桩插打施工。一般采用振动锤配合履带吊机进行沉桩作业。插打前应确认振动锤工作状态良好,夹具适配钢板桩型号。施工时遵循“先角桩、后直桩”的顺序,从一端向另一端连续施打,避免中间断开造成闭合困难。每根桩下沉过程中须实时监测垂直度,使用经纬仪或铅垂法校正,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150桩长,且最大不超过50mm。对于硬质地层或遇障碍物时,可采取引孔辅助措施,但须经设计同意并记录备案。
第四阶段为接长与锁口处理。当单根桩长度不足时,需进行焊接接长。接头位置应避开弯矩较大区域,一般设在距桩顶2m以下,且相邻桩接头错开距离不小于2m。焊接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要求,焊缝饱满、无夹渣、气孔,必要时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测。锁口处应在插打前涂抹专用润滑脂,减少摩擦阻力,防止锁口损坏;若发现锁口变形,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第五步为内支撑系统安装。对于深度较大的基坑,需在钢板桩顶部设置冠梁,并按设计要求加设多道钢支撑或锚索。支撑构件安装前应检查其规格、材质及预应力值是否符合设计,安装过程应同步监测轴力变化,确保受力均匀。支撑与钢板桩之间应设置托架或牛腿,连接牢固,防止滑移。
施工完成后进入验收环节。验收内容包括资料审查与现场实体检验两部分。资料方面需提供施工记录、材料合格证明、焊接检测报告、沉桩记录表、位移与沉降监测数据等。现场验收重点检查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桩体完整性,是否存在断裂、扭曲或严重锈蚀;二是平面位置偏差,沿轴线方向不得超过±50mm;三是垂直度是否满足前述要求;四是锁口咬合情况,要求连续紧密,无明显缝隙;五是整体闭合情况,闭合点错位不大于100mm;六是支撑系统安装质量,连接节点牢固,预加力达标。
此外,南沙区还强调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监测。要求在基坑开挖期间对钢板桩顶部水平位移、周边地表沉降、邻近建筑物变形等进行持续观测,监测频率根据施工阶段调整,异常情况须立即预警并采取加固措施。
综上所述,广州南沙区通过制定详尽的拉森钢板桩施工工艺流程图与验收规范条款,实现了从材料进场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这不仅提升了工程质量与施工效率,也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随着智能监测技术和绿色施工理念的深入应用,该地区的钢板桩工程技术将进一步迈向精细化、智能化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