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南沙区的桥梁建设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经济且环保的围护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深基坑支护和承台施工过程中。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土体坍塌、控制地下水渗入,并为后续承台浇筑提供安全稳定的作业环境。本文将系统阐述南沙区某桥梁工程中拉森钢板桩施工工艺流程,涵盖从前期准备到承台混凝土浇筑完成的全过程。
首先,在施工前需进行详细的现场勘察与设计复核。根据地质勘查报告,明确地层分布、地下水位及土体力学参数,结合桥梁承台的几何尺寸与埋深要求,确定拉森钢板桩的型号(常用为SP-IV型)、长度(一般为12~18米)以及打设方式。同时,制定合理的打桩顺序和支撑布置方案,确保整体结构稳定性。
接下来进入测量放线阶段。依据设计图纸,使用全站仪精确放出承台边线及钢板桩轴线位置,并设置控制桩加以保护。放线完成后进行场地平整,清除地表障碍物,铺设临时施工便道,确保打桩机械顺利进场作业。
钢板桩施工采用履带式打桩机配合振动锤进行沉桩作业。施工前对每根钢板桩进行外观检查,确保锁口完整、无扭曲变形。打桩顺序通常从下游向上游推进,采取“逐根打入法”或“屏风式打入法”,以减少偏移和倾斜。第一根桩作为基准桩,须严格控制垂直度,利用经纬仪双向校正。后续桩通过锁口咬合依次打入,过程中持续监测桩身垂直度与平面位置,发现偏差及时纠偏。
当钢板桩全部沉设到位后,进行基坑开挖。开挖分层进行,每层深度控制在1.5米以内,避免一次性开挖导致侧向压力突变。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立即施作垫层混凝土(通常为C15素混凝土,厚度10~15cm),并养护至一定强度,为承台钢筋绑扎提供平整基础。
随后进入承台施工环节。首先进行桩头处理,凿除灌注桩桩顶浮浆至新鲜混凝土面,预留足够锚固长度的桩身钢筋。然后按设计要求绑扎承台底层、侧面及顶层钢筋,钢筋接头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确保受力连续。预埋墩柱钢筋时应准确定位,并设置固定支架防止浇筑过程中移位。
钢筋工程验收合格后,安装模板系统。模板多采用定型钢模或木胶合板,支撑体系牢固可靠,防止胀模或漏浆。模板拼缝严密,并涂刷脱模剂以便后期拆模。在模板封闭前,还需预埋冷却水管(针对大体积承台)、接地装置及各类检测元件。
一切准备就绪后,进入关键的承台混凝土浇筑阶段。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由搅拌车运输至现场,通过泵车或溜槽入模。浇筑遵循“分层布料、连续振捣”的原则,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充分振实,避免漏振或过振。对于大体积承台,还需采取温控措施,如降低水泥水化热、埋设测温元件、适时覆盖保温材料等,防止温度裂缝产生。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表面覆盖土工布并洒水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掺加缓凝剂时不少于14天)。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模板拆除和基坑回填。
最后,在确认承台质量合格的前提下,逐步拔除拉森钢板桩。拔桩采用振动锤配合吊车作业,顺序与打桩相反,从两端向中间对称进行,防止土体扰动过大。拔出后的钢板桩经清理修复可重复利用,体现绿色施工理念。
整个施工流程中,安全管理贯穿始终。施工现场设置围挡与警示标志,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用电设备规范接地,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同时加强监测,包括钢板桩位移、周边地表沉降及地下水位变化,确保施工期间周边建构筑物安全。
综上所述,广州南沙区桥梁工程中的拉森钢板桩施工与承台浇筑是一项系统性强、技术要求高的综合工程。通过科学组织、精细管理与标准化作业,不仅保障了工程质量与进度,也为类似滨海软土地基条件下的桥梁基础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随着智能化监测与装配式技术的发展,该工艺将进一步向高效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