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市越秀区的市政建设与基坑支护工程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可重复使用的支护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地下空间开发、地铁施工、河道整治及临时围堰等工程领域。为确保施工质量、安全管控和后期资料追溯的完整性,对拉森钢板桩施工工艺流程的规范化记录与归档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在资料管理方面,越秀区相关主管部门结合《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GB/T 50328)及地方性技术标准,制定了详细的归档内容与流程图标管理规定,旨在实现全过程可查、责任可溯、数据可验。
拉森钢板桩施工的基本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导梁安装、钢板桩打设、接长焊接(如需)、锁口检查与润滑、支撑系统安装、基坑开挖配合监测、使用期维护以及拔桩回收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应配有清晰的流程图示,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形成对应的技术文档与影像资料。这些图表不仅用于现场指导施工,更是竣工资料归档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单位需提交钢板桩选型报告、地质勘察资料、支护设计方案及专家论证意见。同时,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上完整的施工流程图。该流程图应采用标准图例,标明各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时间节点、责任人及验收标准,确保流程可视化、操作标准化。此类图纸需经监理单位审核确认后,作为原始资料归入“施工组织设计”类档案。
其次,在测量放线与导梁安装阶段,应保留测量复核记录、控制点布置图及导梁安装验收单。所有坐标数据需与城市测绘系统对接,确保定位准确。此部分资料应与施工流程图中的“前期准备”模块相对应,形成图文并茂的技术交底文件,统一编号后归档至“测量与定位”子项。
钢板桩打设是整个施工过程的核心环节。施工过程中必须配备沉桩记录表,详细记录每根桩的编号、位置、倾斜度、贯入深度、锤击次数及异常情况。同时,应拍摄关键节点照片或视频,尤其是首根试桩、转角处连接及邻近建筑物区域的施工过程。这些影像资料须标注时间、地点与拍摄人,并与流程图中标注的“沉桩作业”节点进行关联存档。对于采用静压法或振动锤施工的不同工艺,应在流程图中以不同颜色或符号区分,并在说明文件中注明设备型号与工艺参数。
在锁口处理方面,施工前应对钢板桩锁口进行清洁与润滑,防止打设过程中卡锁或变形。此项工作虽属细节,但直接影响整体密封性与结构稳定性。因此,施工现场需留存锁口检查记录表,并附有材料进场检验报告。该项内容应在流程图中体现为独立工序节点,归档时列入“材料与构件检验”类别。
支撑系统的安装通常与基坑开挖同步进行,需严格遵循“分层开挖、先撑后挖”的原则。施工流程图中应明确支撑架设顺序、预应力施加步骤及监测点布设位置。对应的内支撑加工图、焊接检测报告、轴力监测数据等均需完整收集,并与流程图中的“支护结构实施”环节一一对应,形成闭环管理资料链。
在整个施工周期中,第三方监测单位需定期提交位移、沉降、水位及应力监测报告。这些动态数据应与施工进度流程图叠加分析,用以评估支护结构的安全状态。所有监测图表须加盖检测单位公章,并由总监理工程师签认后归档,作为“施工监测与安全控制”类核心资料。
工程结束后,拔桩与场地恢复阶段同样需要流程图支持。拔桩顺序、土体回填方案、周边建构筑物保护措施等内容应在图中标明,并附有拔桩记录与环保验收文件。最终,整套施工流程图及相关支撑资料应按《广州市城建档案管理办法》要求,整理成册,移交至越秀区城市建设档案馆。
归档资料的格式也有具体要求。所有流程图须采用A3或A4幅面,图面清晰,图例规范,文字说明简洁明了。电子版应保存为PDF和DWG双格式,纸质版需装订成册并加盖骑缝章。归档目录应包含文件名称、编号、页码、形成日期及保管期限,确保查阅便捷。
综上所述,广州越秀区对拉森钢板桩施工工艺流程图及其配套资料的归档管理,体现了现代城市建设中对工程精细化管理和档案可追溯性的高度重视。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图编制与系统化的资料归集,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与安全水平,也为后续的城市更新、地下空间规划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档案管理部门应协同配合,严格落实各项归档要求,共同推动越秀区基础设施建设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