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建筑与基础设施建设中,尤其是在地下水位较高、土质松软的区域,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支护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围堰、地下连续墙等工程中。广州海珠区作为珠江三角洲核心城区之一,其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丰富,因此在众多深基坑及临水工程中,拉森钢板桩施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系统介绍海珠区业主关注的拉森钢板桩施工工艺流程,并重点强调各阶段的关键确认步骤,以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可控。
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完成前期勘察与设计确认。施工单位需依据地质勘察报告、周边环境调查结果以及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此阶段的关键确认步骤包括:确认地质资料的准确性,特别是土层分布、地下水位、承载力参数;核对钢板桩型号与设计图纸的一致性,常见型号如SP-IV型拉森钢板桩,需确认其截面尺寸、长度、材质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施工机械配置,如振动锤、履带吊机、导向架等设备是否满足现场作业需求。此外,还需向相关部门报备施工方案,取得必要的施工许可。
进入第二阶段——测量放线与导向架安装。根据设计图纸,使用全站仪或GPS定位系统精确放出钢板桩的轴线位置,并设置控制点。随后安装导向架(也称导梁),用于保证钢板桩打入过程中的垂直度和平面位置。此阶段的确认重点在于:复核放线成果,确保每根桩位偏差控制在±10mm以内;检查导向架的稳定性与水平度,通常采用水准仪和铅垂线进行校正,确保其牢固可靠,防止后续打桩过程中发生偏移。
第三阶段为钢板桩沉桩施工,这是整个工艺的核心环节。施工采用振动锤配合履带吊机进行沉桩作业。首先将第一根钢板桩吊起并插入导向架,调整至垂直状态后启动振动锤将其压入土中。后续钢板桩通过锁口连接前一根,依次连续施打,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支护墙体。在此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以下确认步骤:监控每根桩的垂直度,使用经纬仪实时观测,偏差不得超过1%;记录实际入土深度,并与设计深度对比,若遇障碍物或异常阻力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查明原因;检查锁口连接质量,确保相邻钢板桩咬合紧密,无明显缝隙,防止渗水;同时注意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的监测,防止因振动引起沉降或开裂。
当全部钢板桩施打完成后,进入第四阶段——内支撑或锚索系统的安装。对于较深基坑,需在适当高度设置钢支撑或预应力锚索,以增强整体稳定性。该阶段的确认工作包括:核查支撑构件的规格与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焊接质量与螺栓紧固情况;对预应力锚索进行张拉试验,确保达到设计预应力值,并做好数据记录。
接下来是基坑开挖与支护体系监测阶段。在钢板桩及支撑系统完成后,方可进行分层开挖。施工过程中需同步开展变形监测,包括钢板桩顶部水平位移、深层土体位移、地下水位变化等。关键确认点为:每日监测数据是否在预警阈值内;发现异常时是否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基坑底部是否存在隆起或管涌现象。所有监测数据应实时上传至项目管理平台,供业主及相关单位查阅。
最后,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毕且回填完成后,可进行钢板桩拔除作业。拔桩宜采用振动锤配合吊机操作,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扰动。拔桩后应及时对空隙进行注浆填充,防止地面沉降。此阶段需确认:拔桩顺序是否合理,一般从角部开始向中间推进;注浆材料配比与填充效果是否达标;场地恢复是否符合环保与市容要求。
在整个施工周期中,业主方应全程参与关键节点的验收与确认。建议建立“三检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复检、监理与业主终检。每个工序交接前必须签署《工序确认单》,明确责任主体与整改意见。同时,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施工全过程留痕,提升管理透明度。
综上所述,广州海珠区拉森钢板桩施工工艺流程涵盖准备、放线、沉桩、支撑、监测、拔除等多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需严格遵循规范并落实确认机制。唯有通过科学组织、精细管理和多方协同,才能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和进度目标的全面实现,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