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花都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花都高新区”)的建设进程中,各类基础设施和工业厂房项目不断推进,其中深基坑支护工程作为保障施工安全与周边环境稳定的重要环节,备受关注。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可重复使用的支护结构,在该区域多个工程项目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其施工流程是否符合科技园区所要求的高标准规范,成为行业内外共同关心的问题。
首先,从技术标准层面来看,花都高新区作为广州市重点打造的科技创新集聚区,对工程建设的环保性、安全性及可持续性提出了严格要求。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以及广东省地方标准《深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BJ/T 15-79),拉森钢板桩的施工必须遵循设计图纸、地质勘察报告,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组织。在实际操作中,花都高新区多数项目已采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确保钢板桩布置合理、受力明确,体现了对科技化施工管理的高度重视。
在具体施工流程方面,一个合规的拉森钢板桩作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前期准备、测量放线、导梁安装、打桩作业、接缝止水处理及后期监测。以某位于花都汽车城附近的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为例,施工单位在进场前已完成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并由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出具专项支护方案,经专家论证后报监理和建设主管部门审批。这一流程完全符合高新区对重大工程实行“方案先行、论证把关”的管理要求。
测量放线阶段,项目团队使用全站仪进行高精度定位,确保每根钢板桩的位置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150,远优于国家标准规定的1/100。导梁系统采用H型钢定制加工,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形成稳固导向结构,有效提升了打桩的连续性和整体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项目还引入了静压植桩机替代传统振动锤,显著降低了施工噪音和振动对周边科研实验室、精密仪器设备的影响,充分契合科技园区对低扰动施工的需求。
打桩过程中,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先角桩、后边桩、对称施打”的原则推进,避免因单侧加载导致结构偏移。同时,配备专业监测人员实时记录沉桩深度、倾斜角度及邻近建筑物沉降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暂停施工并启动应急预案。这种动态反馈机制已被纳入花都高新区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联网上传与远程监管,极大增强了施工透明度和可控性。
在防水与密封处理方面,鉴于部分地块地下水位较高且存在弱透水层,施工方普遍采用膨润土泥浆填充或高压注浆工艺加强板桩锁口密封性,防止渗漏引发基坑失稳。此外,对于需长期保留的支护结构,还会进行防腐涂层处理,延长使用寿命,响应高新区倡导的绿色建造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花都区住建局近年来加强了对高新园区内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力度,定期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核查钢板桩材质证明、焊缝检测报告、承载力试验结果等资料。多家参建单位表示,监管部门不仅注重结果验收,更强调过程留痕与责任追溯,推动企业自觉执行更高标准。
当然,也应看到个别小型项目仍存在简化流程、未按图施工的现象,如擅自减少导梁设置、忽略锁口润滑导致打桩困难等问题。对此,相关部门正通过推广标准化施工手册、组织技术培训等方式提升一线作业水平,并鼓励采用装配式、智能化装备替代人工操作,进一步缩小实践与规范之间的差距。
总体而言,广州花都区高新区主流项目的拉森钢板桩施工流程基本实现了与科技区建设标准的有效对接。无论是技术选型、工艺控制还是信息化管理,均已体现出较高的专业化和规范化程度。未来,随着新型材料的应用和智能监测系统的普及,该类施工有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更加高效、环保地服务于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