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从化区的城市更新进程中,旧厂改造作为推动产业升级与城市空间优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备受关注。其中,涉及地下基础工程的施工环节尤为关键,尤其是在采用拉森钢板桩进行基坑支护时,施工流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效率以及周边环境的稳定性。在实际操作中,一个常被问及的问题是:是否需要先拆除旧设备再进行拉森钢板桩施工? 这一问题的答案并非绝对,而是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原有厂房结构、设备布局以及施工方案综合判断。
首先,应明确拉森钢板桩的主要作用。它是一种常见的深基坑支护形式,具有高强度、可重复使用、施工便捷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基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在从化区这类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地区,拉森钢板桩能有效防止土体坍塌、控制地下水渗入,保障后续基础施工的安全。因此,在旧厂改造项目中,若涉及新建建筑、地下车库或管网系统,通常需要先行施打拉森钢板桩以形成稳定的围护结构。
接下来,关于“是否先拆旧设备”的问题,必须从施工组织设计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一般来说,施工流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现场勘查与评估 → 拆除作业 → 场地平整 → 测量放线 → 钢板桩施工 → 基坑开挖 → 主体结构施工 → 钢板桩拔除或回收。在这个链条中,拆除旧设备属于前期准备工作的一部分,但其执行时间点需根据具体工况灵活调整。
如果旧设备位于拟建基坑范围内,或其基础与即将施工的钢板桩位置发生冲突,则必须在施打钢板桩之前完成拆除工作。例如,某些老式厂房内设有大型机械设备,其混凝土基础深入地下数米,若不提前清除,不仅会阻碍打桩机械进场作业,还可能导致钢板桩无法按设计深度贯入,影响整体支护效果。此外,残留的基础结构可能在振动打桩过程中产生不可预见的应力反应,增加周边土体扰动风险,甚至引发局部沉降。
然而,并非所有旧设备都需要立即拆除。对于那些远离施工区域、不影响打桩路径和基坑边界的设备,可以在拉森钢板桩施工完成后,再择机拆除。这种分阶段拆除的方式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避免资源浪费。例如,在一些占地面积较大的工业园区改造项目中,施工单位往往会划分多个作业区,优先处理核心建设区域,而将非关键区域的设备拆除安排在后期,以便于统筹调度人力与机械。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否先拆设备,安全始终是首要原则。在拆除过程中,需对原有厂房的结构稳定性进行全面评估,特别是承重墙、梁柱等关键部位是否因设备移除而受到影响。同时,涉及电力、燃气、排水等管线的设备拆除,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并做好临时封堵与警示措施,防止次生事故发生。
在从化区的实际案例中,已有多个成功实施的旧厂改造项目采用了“先拆后打”与“边拆边打”相结合的策略。例如某电子元件厂改造项目,原厂区内部布设有多条生产线及重型压铸设备。项目团队在施工前通过三维扫描与地质雷达探测,精确绘制出地下障碍物分布图,并据此优化了钢板桩布置方案。对于位于主楼地基附近的设备,提前两周完成拆除并清理基础;而对于边缘车间内的轻型设备,则保留至主体结构出地面后再行处理,既保证了施工进度,又降低了安全风险。
此外,施工机械的选择也会影响拆除与打桩的顺序。常用的履带式打桩机体积较大,对作业面要求较高,若场地内仍有大量设备未拆除,将难以展开作业。因此,在制定施工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机械设备的行走路线、回转半径及起吊空间,合理规划拆除顺序,确保各工序无缝衔接。
综上所述,在广州从化区的旧厂改造项目中,拉森钢板桩施工是否需要先拆除旧设备,不能一概而论。关键在于科学评估现场条件,制定精细化的施工组织方案。一般情况下,位于施工影响范围内的设备必须提前拆除,以保障钢板桩的顺利施打和基坑安全;而处于非关键区域的设备则可根据整体进度安排延后处理。唯有坚持因地制宜、动态管理的原则,才能实现旧厂改造工程的安全、高效推进,为从化区的城市更新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