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广州白云区作为广州市的重要城区之一,其市政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及基坑支护项目频繁开展。其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可重复使用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在各类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施工周期紧张或交通组织需要,许多项目不得不安排在夜间进行作业,这就对施工流程的规范性、安全性以及照明布置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在夜间施工过程中,是否显明设置照明布置节点,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人员安全与周边环境影响。
首先,从拉森钢板桩的施工流程来看,其主要步骤包括测量放线、导梁安装、钢板桩打设、锁口对接、接长焊接(如需)、基坑开挖配合及后期拔除等环节。在白天施工时,各工序可通过自然光照清晰辨识,操作人员能够准确判断桩位、垂直度及连接状态。但在夜间,光线不足成为制约施工效率和精度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照明系统来弥补视觉缺陷,确保每一个关键节点都能被充分照亮。
具体而言,夜间施工中的照明布置应覆盖以下几个核心区域:一是桩机作业区,即打桩机械周围半径10米范围,此处是钢板桩打入地层的核心区域,需配置高亮度移动式LED灯塔或固定投光灯,确保司机视野清晰,避免偏位或倾斜;二是导向架与导梁安装位置,该部位决定了钢板桩的整体走向和直线度,必须保证测量人员能清楚读取标尺和仪器数据,建议采用定向聚光灯加强局部照度;三是锁口对接区域,拉森钢板桩依靠锁口相互咬合形成连续墙体,若夜间无法看清锁口状态,极易导致错位、卡死甚至结构漏水,因此应在每根桩入槽前设置近距离补光灯,辅助工人精准对接;四是材料堆放与运输通道,夜间吊装和转运钢板桩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照明需沿运输路径均匀分布,消除盲区,并配合反光标识提升辨识度。
此外,照明布置还需遵循相关安全规范。根据《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 50720),所有灯具应具备防雨、防爆性能,线路敷设须架空或穿管保护,避免因潮湿或机械损伤引发漏电事故。同时,灯光角度应合理调控,防止强光直射周边居民区造成光污染,影响群众休息。在广州白云区这类人口密集、城郊结合特征明显的区域,尤其要注意平衡施工需求与社会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照明不仅仅是物理光源的布设,更应纳入整体施工组织设计之中。施工单位应在编制夜间施工专项方案时,明确照明设备的数量、功率、布点图及责任人,并进行现场试照调试,确保无阴影死角。同时,配备应急照明系统,以防突发停电影响施工中断或引发安全事故。对于关键工序,如首根试桩、转角处闭合段施工等,还应增加监控摄像头配合照明使用,实现全过程可视化管理。
从实际案例看,白云区某地铁配套工程曾因夜间照明不足导致两根钢板桩锁口错位,后续纠偏耗费大量时间和成本。而另一商业综合体项目则通过提前规划三级照明体系——主作业区高强度照明、辅助区中等照度照明、警戒区低强度警示照明,显著提升了夜间施工效率与质量控制水平。这表明,显明且系统的照明布置节点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水平的体现。
综上所述,在广州白云区的夜间拉森钢板桩施工中,照明布置节点不仅应当显明设置,而且必须作为施工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加以重视。它不仅保障了施工精度与作业安全,也体现了现代工程建设对精细化管理和人文关怀的双重追求。未来,随着智能照明系统和BIM技术的应用推广,夜间施工的照明布局将更加科学、动态和可持续,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安全开发提供坚实支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