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城市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海珠区琶洲片区作为广州重要的会展与数字经济核心区,各类市政及建筑工程频繁开展。其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常见的基坑支护结构,广泛应用于地铁、地下管廊、深基坑等工程中。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拉森钢板桩凭借其施工便捷、止水性能良好、可重复使用等优点,成为众多施工单位的首选。然而,在琶洲这一以广交会展馆为核心的特殊区域,施工流程必须充分考虑会展期间的停工安排,确保工程建设与大型展会活动有序衔接。
拉森钢板桩施工的基本流程通常包括前期准备、测量放线、打桩设备进场、钢板桩施打、基坑开挖、支撑安装、后续维护以及拔桩回收等环节。在琶洲地区实施此类工程时,首先需进行详尽的地质勘察和周边环境评估,明确地下管线分布、临近建筑物基础情况及地下水文特征,为设计合理的支护方案提供依据。随后,由专业测量团队进行精确放样,确定钢板桩的布置轴线和标高控制点。
施工机械方面,一般采用履带式打桩机配合振动锤进行钢板桩沉设。考虑到琶洲区域多为软土层,且临近珠江,地下水丰富,施工过程中需特别注意防止塌孔和渗水问题。因此,在钢板桩闭合后,通常会结合降水井或止水帷幕措施,提升整体支护系统的稳定性与防水效果。此外,为减少对周边交通和居民的影响,施工时间多安排在白天非高峰时段,并严格控制噪音与扬尘排放。
然而,真正影响施工进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广交会展馆每年春秋两季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该展会为期约半个月,期间琶洲片区实行严格的交通管制、噪音限制和施工管控措施。根据广州市政府及海珠区住建部门的相关规定,所有在展馆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建筑工地必须在展前数日开始停工,直至展会结束并经审批后方可复工。这一要求直接关系到拉森钢板桩等涉及大型机械作业的工程安排。
因此,在制定施工计划时,项目管理团队必须提前查阅广交会的具体举办时间,并将其纳入总体工期规划。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会在会展开始前7至10天逐步减少现场作业强度,完成关键节点施工,如完成钢板桩闭合、设置临时支撑、加固基坑边坡等,确保停工期间基坑处于安全稳定状态。同时,需安排专人值守,定期巡查支护结构变形、地下水位变化及周边道路沉降情况,防止因长时间停工引发安全隐患。
停工期间,虽然无法进行打桩或开挖作业,但可利用这段时间开展内部技术交底、设备检修、材料补给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演练。此外,还需加强与监理单位、业主及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报送停工报告和复工申请材料,确保展会结束后能第一时间恢复施工。
展会结束后,施工单位需组织全面的安全检查,确认钢板桩结构无位移、倾斜或锈蚀加剧现象,监测数据正常后方可继续后续工序。若发现异常,则需立即启动加固措施,必要时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介入评估。只有在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才能重新启用打桩机等重型设备,进入下一阶段施工。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智慧工地系统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琶洲项目已实现对拉森钢板桩支护体系的实时监测。通过布设位移传感器、水位计和应力计,管理人员可在手机端或监控中心随时掌握支护结构的运行状态,极大提升了停工期间的风险防控能力。
综上所述,广州海珠琶洲地区的拉森钢板桩施工不仅需要遵循标准的技术流程,更必须充分考虑广交会等重大公共活动带来的阶段性停工影响。科学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关键工序时间节点,强化停工期间的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机制,是保障工程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未来,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类似“施工+会展”的协同模式将更加成熟,推动琶洲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兼顾城市建设与公共服务的双重需求。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