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尤其是在软土地基或临近水域的区域施工时,拉森钢板桩因其良好的抗渗性和结构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围堰、地下连续墙等工程。广州越秀区作为广州市的老城区,建筑密集、地下管线复杂,且地势相对低洼,每逢雨季极易发生内涝问题。因此,在该区域进行拉森钢板桩施工时,是否包含暴雨应急排水环节,成为保障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稳定的重要考量。
拉森钢板桩施工的基本流程通常包括:现场勘察与设计、测量放线、导梁安装、钢板桩打设、基坑开挖、支撑系统安装、主体结构施工以及最后的拔桩或回收。在越秀区这类地质条件较为松软、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水文分析,以确定钢板桩的型号、长度及打入深度,确保其能够有效阻挡土体和地下水的侵入。
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团队需编制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方案,其中必须包含应对极端天气的应急预案。由于广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每年5月至9月为汛期,暴雨频发,短时强降雨极易导致施工现场积水甚至基坑淹没。因此,在越秀区实施拉森钢板桩工程时,暴雨应急排水环节不仅是必要的,更是施工方案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具体而言,暴雨应急排水措施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在钢板桩围护结构封闭后,应在基坑内部设置集水井和排水沟,形成有效的地表水导流系统。集水井一般沿基坑四周布置,间距根据基坑面积和预期降雨量确定,通常为20至30米一个。排水沟则采用混凝土浇筑或预制构件拼装,确保水流顺畅不淤积。
其次,配备足够功率和数量的潜水泵是应急排水的关键。施工单位需根据历史气象数据和基坑汇水面积计算最大可能进水量,并据此配置主用和备用排水设备。例如,在越秀区某地铁配套工程中,施工方配置了6台7.5千瓦的自动启停潜水泵,同时另备2台作为应急备用,确保在暴雨来临时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抽排。
此外,监测系统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在基坑周边布设水位传感器和雨量计,实时监控地下水位变化和降雨强度,一旦达到预设阈值,系统将自动报警并启动应急预案。项目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端或监控平台远程查看数据,及时调度人员和设备,提升响应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拉森钢板桩本身虽具有一定的止水功能,但在接缝处仍可能存在渗漏风险,特别是在遭遇持续暴雨时,外部水压增大,可能导致少量地下水渗入基坑。因此,除了主动排水外,还需在钢板桩接缝处采用膨润土泥条或橡胶止水带进行密封处理,并安排专人定期巡查,发现渗漏立即封堵。
在极端天气来临前,施工单位还应与当地气象部门保持联动,提前获取天气预警信息。一旦发布暴雨黄色及以上预警,应立即停止基坑作业,加固临时设施,检查排水系统运行状态,并安排应急队伍值守。必要时可提前在基坑顶部设置防洪挡板或沙袋围堰,防止地表径流直接涌入。
值得一提的是,越秀区部分老旧小区周边道路排水能力有限,市政管网在暴雨期间常处于超负荷状态,这也增加了施工现场的排水压力。因此,施工方案中还需考虑与市政排水系统的衔接问题,避免将抽出的积水直接排入已满载的雨水井,造成二次内涝。理想的做法是通过管道将排水引至附近河道或大型调蓄池,或与城管部门协调开启临时排放口。
综上所述,广州越秀区的拉森钢板桩施工不仅包含暴雨应急排水环节,而且该环节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从前期设计到现场实施再到后期管理,均需系统规划和严格执行。只有将排水应急措施纳入标准化施工流程,才能有效应对突发天气挑战,保障工程进度、人员安全和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随着城市韧性建设理念的深入,未来此类精细化、智能化的应急管理手段将在更多市政工程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