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海珠区进行拉森钢板桩施工,是城市基础建设、深基坑支护、河道整治及地下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技术手段。该工艺具有施工速度快、止水性能好、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地铁站建设、桥梁墩台、地下管廊以及临水工程等领域。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除了技术层面的施工流程外,还需特别关注行政许可,尤其是涉及水务部门的排水许可申请,这是确保项目合法合规推进的重要环节。
前期准备与勘察
在正式施工前,需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周边环境调查,明确地下管线分布、地下水位情况以及邻近建筑物的基础形式。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钢板桩型号选择(常用为SP-IV型)、打桩设备选型(如履带式打桩机或振动锤)以及支护结构设计。
测量放线与场地布置
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精确测量放线,标定钢板桩的轴线位置。同时完成施工现场的临时围挡、水电接入、材料堆放区设置等工作,确保施工有序开展。
导向架安装
为保证钢板桩打入的垂直度和平面位置精度,通常需先安装导向架(导梁)。导向架一般由工字钢或H型钢构成,固定于预先设置的定位桩上,起到引导和约束作用。
钢板桩施打
采用振动锤配合履带吊机进行钢板桩沉桩作业。施工时应遵循“先角桩、后边桩”的顺序,逐块插打并锁口连接。过程中需实时监测垂直度与标高,防止偏移或倾斜。对于硬质地层,可预先引孔后再施打,以减少阻力。
内支撑或锚杆安装
当基坑较深时,需在适当高度设置内支撑系统(如钢管支撑或混凝土冠梁),以增强整体稳定性。部分工程也可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拉结固定。
基坑开挖与监测
在钢板桩形成封闭围护后,方可进行分层开挖。同时布设沉降、位移、水位等监测点,实施动态监控,确保周边建构筑物安全。
后续工序与拔桩回收
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后,回填土方并拆除支撑。若钢板桩为临时使用,可通过振动拔除并转运至其他工地重复利用,实现资源节约。
答案是:虽然拉森钢板桩施工本身不直接等同于排水行为,但在实际工程中,往往伴随降水、基坑排水或施工废水排放,因此必须依法办理水务部门的排水许可手续。特别是在广州海珠区这类河网密布、排水系统敏感的区域,未经许可擅自排水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确认排水性质与类别
首先判断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排水类型:属于施工降水(地下水抽排)、冲洗废水还是生活污水。不同类型的排水对应不同的管理要求。例如,基坑降水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需申请《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规定的排水许可证。
编制排水方案
委托专业单位编制《施工排水专项方案》,内容包括排水量估算、水质检测报告(如悬浮物、pH值等)、排水路径、沉淀池设置、雨污分流措施及应急预案。方案需符合《广州市排水管理条例》及相关技术规范。
提交申请材料
向海珠区水务局或广州市政务服务窗口提交以下材料:
现场核查与审批
水务主管部门将在受理后组织现场踏勘,检查沉淀池、过滤装置、标识牌等设施是否到位。符合条件的,一般在20个工作日内核发《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
日常监管与合规排放
取得许可后,施工单位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排水口位置、水量和水质标准排放,并定期清理沉淀池,保留运维记录备查。一旦发现超标排放或私接乱排,将被责令整改甚至停工。
在海珠区开展拉森钢板桩工程,建议将水务许可纳入项目前期策划的关键节点。一方面,避免因未批先排导致工期延误;另一方面,通过规范化排水管理,减少对周边水体环境的影响,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
此外,应加强与属地街道、城管、环保及水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提前报备施工计划,争取支持。对于临近珠江、河涌的项目,更应提高生态敏感意识,采取围堰隔离、智能监测等措施,最大限度控制施工扰动。
总之,拉森钢板桩施工不仅是工程技术问题,更是系统性管理工作。只有将施工流程与行政审批紧密结合,尤其是在涉及水资源保护的排水许可环节做到依法依规,才能保障工程顺利实施,推动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