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黄埔区的各类市政、桥梁、地铁及深基坑工程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经济且可重复使用的支护结构,被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基或临近建筑物区域的基坑围护施工中。其施工流程科学严谨,涉及多个技术环节和安全管理措施,其中应急救援演练作为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纳入整个施工组织设计中,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
拉森钢板桩的施工首先从前期准备开始。施工单位需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及现场环境条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在黄埔区这类城市建成区,往往地下管线复杂,因此必须进行地下障碍物探测,并与相关部门协调迁移或保护既有设施。同时,施工现场应完成场地平整、测量放线及临时围挡设置,确保作业面具备施工条件。
接下来是钢板桩的进场与检验。所有拉森钢板桩在进入工地前需进行外观检查,确认无明显锈蚀、变形或锁口损坏。对于重复使用的钢板桩,还需进行强度检测和锁口咬合试验,确保其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材料验收合格后,按施工顺序分类堆放,避免二次搬运造成损伤。
打桩阶段是整个施工的核心环节。通常采用履带式打桩机配合振动锤进行沉桩作业。在正式施打前,需设置导向架以保证钢板桩的垂直度和轴线位置。首根桩作为基准桩,其定位精度直接影响后续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需实时监测桩体垂直度和贯入深度,防止倾斜或偏移。在黄埔区部分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常采用“跳打法”或预钻孔辅助沉桩,以减少对周边土体的扰动。
当钢板桩全部沉设完成后,需进行冠梁施工。冠梁的作用是将各根钢板桩连接成整体,增强围护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侧移能力。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筑均需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确保结构强度达标。此外,在基坑开挖期间,还需根据设计要求设置内支撑或锚索系统,进一步提升支护体系的稳定性。
在整个施工周期中,安全始终是首要考虑因素。为此,施工单位必须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演练内容通常包括基坑坍塌、渗漏水、机械伤害、触电事故等常见风险场景。演练前,项目部会成立应急指挥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如急救箱、沙袋、抽水泵、对讲机等。演练过程中模拟真实险情,测试信息报送、人员疏散、现场警戒、抢险处置等环节的响应速度与协同能力。
例如,在一次典型的渗漏应急演练中,模拟某段钢板桩接缝处出现涌水现象。值班安全员第一时间上报险情,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预案,切断附近电源,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并调集抢险队伍携带堵漏材料(如速凝水泥、木楔、棉纱)赶赴现场。同时启用备用抽水泵降低积水水位,防止土体流失引发更大范围塌方。演练结束后,项目部会对全过程进行复盘评估,查找薄弱环节并优化处置流程。
除了定期演练,施工现场还设有24小时监控系统和基坑监测点,实时采集位移、沉降、水位等数据,一旦超出预警值即刻启动应急程序。所有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均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和专项技术交底,掌握基本自救互救技能。特种作业人员如打桩机司机、焊工、电工等必须持证上岗,杜绝违章操作。
施工后期,随着主体结构回填或地下室外墙完成,钢板桩进入拔除阶段。拔桩宜采用振动锤配合吊车作业,注意控制拔桩速度,避免引起地面沉降。拔出后的钢板桩应及时清理、修复并分类存放,为后续工程再利用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广州黄埔区的拉森钢板桩施工不仅注重技术工艺的规范实施,更强调全过程的安全管理。通过科学的施工流程与制度化的应急救援演练相结合,有效保障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周边建构筑物的稳定,体现了现代城市工程建设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核心理念。这种系统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也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