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白云区的市政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砂层地质条件较为普遍,尤其在基坑支护施工中,拉森钢板桩因其良好的止水性和可重复利用性被广泛采用。然而,由于该区域地下水位较高、砂层渗透性强,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管涌现象,严重威胁基坑安全与周边环境稳定。因此,在拉森钢板桩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系统性地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防管涌措施,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首先,应充分掌握场地地质水文条件。在施工前期,需通过详尽的地质勘察和水文监测,明确砂层分布厚度、颗粒级配、渗透系数以及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针对白云区典型的粉细砂层,其孔隙比大、透水性强,易在水头差作用下形成渗流通道,诱发管涌。因此,建议在关键部位加密钻孔取样,并结合抽水试验获取准确的渗透参数,为后续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优化拉森钢板桩的选型与打设方案。根据基坑深度和土层特性,选用合适型号的拉森钢板桩(如SP-IV或SP-Ⅵ型),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入土深度以形成有效“封闭帷幕”。一般要求钢板桩打入不透水黏土层或强风化岩层以下不少于2~3米,以切断地下水渗流路径。同时,采用振动锤沉桩时应控制沉桩速率,避免因过快下沉扰动砂层结构,造成局部液化或桩间缝隙扩大。对于接缝处,宜采用锁口注浆工艺,使用聚氨酯或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对锁口进行封堵,增强整体止水性能。
第三,设置多级降水系统,降低动水压力。在基坑外围布设深井降水井,形成稳定的降水漏斗,使坑内外水位差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通常每30~40米布置一口降水井,井深应超过钢板桩底端5米以上,确保有效疏干砂层中的自由水。同时,在基坑内部设置观测井,实时监测水位变化,防止因降水不均导致局部渗流梯度过大而引发管涌。必要时可配合轻型井点系统作为补充,提升降水效率。
第四,加强基坑底部的抗隆起与防渗处理。在钢板桩围护结构闭合后,应及时进行坑底加固,常用方法包括高压旋喷桩或水泥搅拌桩形成“裙边+格栅”式加固体,提高土体整体强度和抗渗能力。此外,在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迅速施作混凝土垫层和底板结构,缩短基底暴露时间,减少渗流持续作用的机会。对于已出现轻微渗水点的位置,应立即采用速凝水泥封堵,并辅以引流管导出水流,避免细颗粒随水流失形成空洞。
第五,建立全过程监测预警机制。在施工期间,应对基坑变形、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及周边建筑物沉降等关键指标进行自动化实时监测。一旦发现水位异常上升或地表出现冒砂现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回灌、堆载反压或局部补桩等应急措施。同时,项目部应成立专项应急小组,配备充足的抢险物资,如沙袋、水泵、注浆设备等,确保响应及时、处置有效。
最后,强化施工组织管理与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编制详细的专项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论证审查。所有作业人员须接受岗前培训,熟悉砂层地质风险特征及应对措施。现场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工序验收制度,确保每一道工序符合设计要求。特别是在雨季或台风季节施工时,更应加强巡查频次,防范极端天气引发的突发性渗流问题。
综上所述,在广州白云区砂层地质条件下实施拉森钢板桩施工,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从勘察、设计、施工到监测各环节全面落实防管涌措施。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精细化的过程管控,才能有效遏制管涌风险,保障基坑工程的安全稳定,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