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市天河区车陂住宅区的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环保且可重复利用的支护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深基坑工程。本项目位于城市核心区域,周边居民密集,交通繁忙,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环境影响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特别是针对噪声控制的有效措施,成为保障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
首先,在施工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团队需完成详尽的现场勘察与地质资料分析。根据地勘报告,该区域土层以粉质黏土和砂层为主,地下水位较高,具备采用拉森钢板桩进行止水与支护的条件。结合基坑深度(约6~8米)及周边建筑物分布情况,选用Ⅳ型或Ⅵ型拉森钢板桩,确保足够的抗弯强度和止水性能。同时,制定详细的打桩顺序图,优先从远离居民楼的一侧开始,逐步向敏感区域推进,减少振动叠加效应。
施工机械方面,主要配置履带式打桩机配合高频液压振动锤,该设备相较于传统柴油锤具有噪音低、效率高、无油污排放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城市建成区作业。为防止打桩过程中对邻近建筑造成沉降或开裂,施工前应在周边设置沉降观测点,并建立实时监测系统,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暂停施工并采取加固措施。
在施工流程组织上,遵循“先围挡、后打桩”的原则。首先完成施工现场的封闭围挡安装,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安排专人负责交通疏导与行人引导。随后进行测量放线,精准定位每根钢板桩的位置,偏差控制在±50mm以内。打桩过程中采用跳打法施工,即间隔打入若干根后再填补中间空档,有效降低连续振动带来的影响。对于转角部位或与其他支护结构连接处,提前加工异形桩段,确保整体结构密闭性和稳定性。
考虑到项目地处居民区,噪声控制是本次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内容之一。为此,项目部制定了多层次的降噪措施。其一,严格限定施工作业时间,原则上安排在每日上午8:00至12:00、下午14:00至18:00之间进行打桩作业,避开居民休息时段,尤其是午休和夜间。其二,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并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机械处于最佳运行状态,避免因设备老化产生额外噪音。其三,在打桩区域外围设置移动式隔音屏障,高度不低于3米,采用吸声材料制成,可有效吸收和阻隔高频噪声传播,预计可降低噪声值10~15分贝。
此外,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协调也至关重要。施工前通过张贴公告、召开居民代表会议等形式,向周边住户说明施工必要性、工期安排及已采取的环保措施,争取理解与支持。设立24小时投诉热线,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发现问题迅速整改。同时,委托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定期开展噪声监测,将数据公开公示,增强施工透明度。
在安全管理方面,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接受岗前培训和技术交底。高空作业、起重吊装等关键环节实行旁站监督制度。现场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和应急物资,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机械故障、突发强降雨等情况下的应对方案。
最后,钢板桩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冠梁浇筑和内支撑安装,形成完整的支护体系。后续基坑开挖过程中仍需持续监测支护结构变形情况,确保整个地下工程施工期间的安全可控。待主体结构施工至一定高度并具备回填条件后,方可进行钢板桩拔除作业。拔桩时同样采用液压振动锤,并辅以注浆措施填充桩间空隙,防止地面塌陷。
综上所述,广州天河车陂住宅区拉森钢板桩施工组织设计充分考虑了地质条件、环境保护与社会影响等因素,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合理安排工序、强化噪声控制与公众沟通,实现了工程技术性与社会和谐性的统一。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同类城市密集区基坑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为推动绿色建造和可持续发展树立了良好典范。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