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广州黄埔老港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和港口作业区,其周边的码头、堤岸、基坑支护等工程对施工材料的要求日益严格。其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临时或永久性挡土、挡水结构的钢材产品,在各类围堰、深基坑支护和河道整治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租赁拉森钢板桩成为许多施工单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选择。然而,租赁钢板桩的质量检测问题,尤其是其抗潮性能是否被纳入常规检测范畴,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拉森钢板桩在港口、河岸等潮湿甚至长期浸水环境中使用,直接暴露于高湿度、盐雾腐蚀、水流冲刷等复杂自然条件之下。广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黄埔老港临近珠江入海口,空气湿度常年较高,海水含盐量大,对金属材料的腐蚀性较强。因此,钢板桩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若不具备良好的抗潮防腐性能,极易发生锈蚀、强度下降,进而影响整体结构安全。正因如此,抗潮性能实际上已成为衡量拉森钢板桩能否胜任特定工程任务的关键指标之一。
然而,在当前的租赁市场中,部分租赁单位在质量检测环节仍主要聚焦于钢板桩的外观完整性、锁口咬合度、尺寸偏差、材质证明文件等传统项目,而对抗潮性能的检测往往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这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是抗潮性能属于材料耐久性范畴,检测周期较长,成本较高,常规租赁流程难以支持;二是目前国家及行业标准中,对租赁钢板桩的检测尚无强制性规定要求必须进行抗腐蚀性能测试,导致执行层面存在“可做可不做”的灰色地带。
但从工程安全角度出发,忽视抗潮性能的检测无疑埋下了重大隐患。以黄埔老港某次码头扩建工程为例,施工单位租赁了一批二手拉森钢板桩用于临水基坑支护。虽然进场时表面无明显裂纹、锁口配合良好,且提供了材质报告,但在施工仅一个月后,部分桩体出现严重锈蚀,尤其在水位变动区(即干湿交替带)腐蚀尤为明显,最终导致局部支撑失效,被迫停工加固,造成工期延误和经济损失。事后调查发现,该批钢板桩虽曾进行过防腐处理,但涂层已老化剥落,且未经过系统的抗腐蚀评估,根本无法满足现场环境要求。
由此可见,抗潮性能不仅应当被纳入拉森钢板桩租赁前的质量检测体系,还应根据具体工程环境制定分级检测标准。例如,对于用于长期接触海水或地下水的工程,应重点检测钢板桩表面防腐涂层的附着力、厚度及完整性,并建议进行盐雾试验模拟腐蚀环境;对于短期使用的项目,则可通过目视检查结合除锈等级评定(如Sa2.5级)来判断其剩余使用寿命。此外,租赁方应要求提供钢板桩的历史使用记录,了解其此前服役环境,避免将曾长期用于海洋工程的高腐蚀风险桩体再次投入类似严苛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大型施工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钢板桩租赁与维护管理体系,强调“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此模式下,每一批次钢板桩在退租后都会进行包括抗潮性能在内的全面检测与修复,确保下次出租时仍具备可靠的使用性能。这种做法不仅提升了材料利用率,也从源头上保障了工程质量。
综上所述,在广州黄埔老港这类高湿、高盐、强腐蚀性的环境中,拉森钢板桩的抗潮性能绝非可有可无的附加项,而是关乎结构安全的核心参数。尽管当前租赁市场的质量检测体系尚未完全将其制度化,但基于实际工程需求和安全考量,相关单位应主动将抗潮性能纳入检测范围,推动行业标准升级。同时,建议建设单位在签订租赁合同时明确约定防腐性能的技术要求,并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抽样验证,真正做到“租得放心、用得安心”。
未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类似黄埔老港的临水工程项目将越来越多,对高性能、高耐久性建筑材料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唯有从租赁源头把控质量,强化包括抗潮性能在内的综合检测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工程建设的安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