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市黄埔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挡土与止水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河道整治、泵站基坑支护及围堰工程等场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防洪排涝需求提升,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成为保障工程安全、质量和进度的关键环节。本文围绕黄埔区某水利工程中的拉森钢板桩施工组织设计展开论述,重点分析其施工流程、技术要点以及围堰衔接方案。
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需完成详细的地质勘察与水文资料收集,明确地下水位、土层分布及周边环境条件,为拉森钢板桩的选型与打入深度提供依据。本项目选用U型拉森Ⅳ型钢板桩,具有良好的抗弯性能和锁口密封性,适用于软土地基及高水压环境。同时,配备履带式打桩机(振动锤)及配套吊装设备,并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桩体无变形、锁口完整。
施工流程主要包括测量放线、导架安装、钢板桩施打、基坑开挖与支撑设置、降水系统布设及后期拔桩等环节。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精确放出钢板桩轴线位置,并设置控制点。随后在预定位置架设导向架(通常采用H型钢焊接而成),以保证钢板桩垂直度和整体线形顺直。打桩过程中采用跳打法或逐根推进法,避免因连续施打引起地基扰动过大。每根桩打入后及时检查其垂直度与标高,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一般垂直度≤1.5%桩长,平面位置偏差≤10cm)。
考虑到黄埔区部分河段地下水丰富且土质以淤泥质黏土为主,易发生管涌与边坡失稳,因此必须同步实施有效的降水措施。在钢板桩围护结构外侧布置轻型井点降水系统,结合坑内明沟排水,确保基坑作业面干燥。此外,在深基坑区域增设内支撑体系,采用φ609mm钢管作为水平支撑,配合冠梁形成稳定受力结构,防止钢板桩侧向位移过大。
围堰衔接是本工程的重点难点之一。由于该水利工程涉及多段施工区域,需实现不同工区之间钢板桩围堰的平顺连接,确保整体防渗效果。具体做法如下:相邻两段围堰交汇处预留搭接长度不少于2m,通过定制异形转角桩或焊接过渡段实现结构连续;锁口部位使用膨润土泥浆或热塑性密封条填充,增强止水性能;在水下接头区域,采用潜水作业辅助检查锁口咬合情况,必要时进行二次注浆补强。对于与既有堤防或建筑物交接处,则预埋连接钢板并通过混凝土封堵处理,实现刚柔结合、无缝对接。
施工期间还需加强监测与应急管理。在围堰顶部及邻近地面布设沉降、位移观测点,每日定时采集数据并绘制变化曲线,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现场配备备用电源、抽水泵组及抢险物资,确保突发暴雨或设备故障时能迅速响应。同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高空作业、机械操作等高风险工序实行专人监管,杜绝安全事故。
在环境保护方面,针对打桩噪声和振动影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居民休息时段,并在敏感区域设置隔音屏障。废弃泥浆集中收集后运至指定地点处理,严禁直接排入河道。施工完成后及时拔除钢板桩,采用水泥砂浆回填桩孔,恢复原地貌。
综上所述,广州黄埔区水利工程中拉森钢板桩的施工组织设计,不仅需注重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更要兼顾结构安全性与环境协调性。通过精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和全过程监控,有效实现了基坑稳定与围堰衔接的双重目标,为后续主体工程施工创造了良好条件。该案例也为类似城市水利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模式,展现了现代水利工程技术在复杂 urban 环境下的应用潜力与发展前景。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