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州南沙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枢纽,其各类市政、交通及水利工程建设对地基处理与支护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试桩施工是确保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关键环节,而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环保且可重复使用的支护结构,在深基坑、河道整治及临时围堰等工程中广泛应用。本文围绕广州南沙区某项目试桩阶段的拉森钢板桩施工组织设计,并结合参数测试过程进行系统阐述。
本项目位于广州南沙区黄阁镇,拟建一座地下两层的综合管廊结构,基坑开挖深度约8.5米,周边临近既有道路和管线,对变形控制要求较高。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地自上而下主要由人工填土、淤泥质粉质黏土、粉细砂层及强风化泥岩构成,地下水位埋深约1.8米,土体承载力较低,尤其淤泥层厚度达6~8米,具有高压缩性与流变特性,需采取有效的支护与止水措施。
基于上述地质特点,决定采用拉森Ⅳ型钢板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并在正式施工前开展试桩作业,以验证打桩工艺、设备选型及参数设置的合理性。
本次试桩的主要目标为:验证振动锤与钢板桩匹配性、确定合理沉桩速率、评估接头密封性能、获取贯入阻力数据,并为后续大规模施工提供参数依据。施工遵循“安全第一、数据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确保施工过程可控、数据真实可靠。
选用履带式打桩机(型号:VPM-120),配备日本产NVE-120型液压振动锤,激振力达450kN,适用于中密至密实砂土及软岩层。钢板桩采用国产热轧拉森Ⅳ型,单根长12米,截面模量为2270 cm³/m,理论重量为76.1 kg/m,锁口经涂覆专用润滑脂以减少摩擦阻力。
配套设备包括全站仪(用于桩位定位)、水准仪(监测沉降)、静力触探仪及孔隙水压力计等监测仪器。
试桩区域选定在基坑南侧,共布置3组试验桩,每组3根,呈直线排列,间距1.2米。施工流程如下:
施工现场设置警戒区,非作业人员禁止进入;安排专人监控邻近建筑物沉降与倾斜;打桩时段避开居民休息时间,降低噪声影响;废润滑油集中回收,防止污染土壤与水体。
试桩完成后立即开展参数测试工作,主要包括:
贯入阻力测试:通过记录不同深度下的振动电流与下沉速度,绘制“深度—贯入阻力”曲线。数据显示,在进入粉细砂层(约6.5m深度)后,贯入阻力显著上升,电流值由180A增至230A,表明该层为主要承载层。
垂直度检测:使用电子倾角仪测量,结果显示平均垂直度偏差为1/180,满足规范要求(≤1/150)。
锁口密封性试验:向相邻两桩锁口注入染色水,观察30分钟无渗漏现象,证明锁口咬合良好。
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布设测斜管与沉降点,连续监测72小时。最大侧向位移为8.3mm,地表沉降为6.7mm,均低于预警值(15mm),说明支护体系稳定性良好。
拔桩阻力测试:选取一根桩进行试拔,记录最大拔出力为210kN,约为打入力的1.8倍,符合预期。
本次试桩施工组织设计科学合理,设备选型匹配,施工流程规范,参数测试数据真实有效。结果表明,采用VPM-120打桩机配合NVE-120振动锤可顺利完成拉森Ⅳ型钢板桩施工,且在南沙典型软土地层中具备良好的适应性与可控性。
建议在后续大面积施工中,优化打桩顺序,采用“间隔跳打”方式减少挤土效应;加强实时监测频率,建立预警机制;同时保留试桩区域作为长期观测点,为后期结构运营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本次试桩不仅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也为广州南沙地区类似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对提升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Copyright © 2022-2025